1701年,英国《嗣位法》规定:“法官的任免权不再属于国王而是属于议会;以后凡议会谴责、定罪的人,国王都不能任意赦免。”这反映了()
A: 议会进一步抑制了王权
B: 国王与议会相互制约
C: 国王权力得到了加强
D: 责任内阁制形成
A: 议会进一步抑制了王权
B: 国王与议会相互制约
C: 国王权力得到了加强
D: 责任内阁制形成
A
举一反三
- 1701年,英国议会通过的“嗣位法”规定,国王所作的一切决定须由枢密院成员,即政府大臣签署才能生效;法官的任免权不再属于国王而属于议会。该法案反映此时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不包括() A: 议会权力高于王权 B: 枢密院具有行政权 C: 司法权独立于王权 D: 国王“统而不治”
- 1701年,英国议会通过的“嗣位法”规定,国王所作的一切决定须由枢密院成员,即政府大臣签署才能生效;法官的任免权不再属于国王而属于议会。该法案反映此时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不包括() A: A议会权力高于王权 B: B枢密院具有行政权 C: C司法权独立于王权 D: D国王“统而不治”
- 英国1701年通过的某法案中有这样一条规定:法官的任免应由议会决定,被议会定了罪的人国王不得任意赦免。这一条款宣示了() A: 国王失去了所有权力 B: 司法权独立于王权 C: 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 D: 君权神授原则被打破
- 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后,国王与议会的关系发生了变化,表现为( ) A: 国王摆脱议会 B: 国王在议会中 C: 国王附属于议会 D: 议会附属于国王
- 21. “议会除了不能使一个女人变成男人和使一个男人变成女人之外,能够做一切的事情”;“英国革命前是国王的议会,革命后是议会的国王”。上述两则材料所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 议会权力至高无上 B: 议会与国王权力平等 C: 王权大于议会的权力 D: 议会受到内阁的制约
内容
- 0
18世纪,英国人常说:国王是不会犯错误的,王权是完美的权力。这表明() A: 内阁制度形成,国王成为“虚君” B: 王权与议会权力实现分割 C: 普遍选举权得到了广泛落实 D: 工业资产阶级分享了权力
- 1
英国责任内阁制的确立表明() ①内阁权力增强,国王权力被逐步削弱 ②内阁对议会负责的制度形成 ③首相及内阁的权力来源于议会 ④议会对内阁不信任时,内阁须辞职,或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A: ①② B: ②③④ C: ②④ D: ①②③④
- 2
下列选项中,能够体现英国君主立宪制结构特点的是() ①内阁由议会多数席位的政党组成,内阁必须服从议会 ②国王的权力不受任何制约 ③英国的国家结构主要有国王、议会和内阁 ④议会具有立法权 A: 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③④ D: ②⑧
- 3
英国学者威廉斯说,“光荣革命”后的一系列法令“确定了国王不得违反的某些法规,而对其能够怎样行动却未明确规定”。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议会有权倒阁②议会制约王权③议会拥有绝对权力④国王仍保有一定权力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③④
- 4
下列选项中能够体现英国君主立宪制运行特点的是()。 ①内阁由议会多数席位的政党组成,内阁必须服从议会 ②国王按照内阁的意志行使形式上的权力 ③国王、议会和内阁之间既分权又制约 ④议会具有立法权 A: 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③④ D: ②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