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班固的《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监御史,秦官,掌监郡。……郡守,秦官,掌治其郡,秩二千石。……郡尉,秦官,掌佐守典武职甲卒,秩比二千石。有丞,秩皆六百石。……县令、长,皆秦官,掌治其县。……皆秦制也。”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郡守、郡尉需要定期向皇帝汇报工作
B: 秦朝首创郡县制,在地方实行郡县两级制
C: 中央设监御史,按察郡县
D: 郡守为郡的行政长官,郡尉掌管地方武装,官位世袭
A: 郡守、郡尉需要定期向皇帝汇报工作
B: 秦朝首创郡县制,在地方实行郡县两级制
C: 中央设监御史,按察郡县
D: 郡守为郡的行政长官,郡尉掌管地方武装,官位世袭
C
举一反三
- 秦统一全国后,在全国置三十六郡(后增至四十一郡)。以守、尉、监类从中央的三公,郡尉为一郡最高行政长官,郡守掌军事。
- 秦时实行郡县两级行政制度。山东地域上主要有齐、琅邪等郡,当时烟台属齐郡管辖。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当时郡守的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 B: 郡守是齐郡最高的行政长官 C: 齐郡无权任免辖区内的县令 D: 烟台是齐郡郡守的封地
- 秦统一后,郡县制正式形成,成为后来各个朝代地方行政单位的基础。郡的长官称郡守,由朝廷任命;郡下设县,县内以十里为一亭,十亭为一乡。汉承秦制,把郡守改称“太守”。和郡平行的还有“国”,也称“诸侯王国”,设官全仿中央。()
- 王国维《秦郡考》考证秦共有48郡,谭其骧《秦郡新考》推定秦有46郡。这里的郡是秦() A: 地方最高行政单位 B: 地方基层行政单位 C: 地方上的选官机构 D: 地方上的监察机构
- 《汉书》记载:“(秦朝)县令、长、皆秦官,掌治其县。万户以上为令,秩千石至六百石。减万户为长,秩五百石至三百石。皆有丞、尉,秩四百石至二百石,是为长吏。百石以下有斗食、佐吏为秩,是为少吏。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乡有三老、有秩、啬夫、游徼。三老掌教化。”这说明秦朝() A: A建立了严密的地方统治秩序 B: B实现了皇权的高度集中 C: C建立了完整的中央行政体制 D: D建立了森严的等级制度
内容
- 0
《汉书》记载:“(秦朝)县令、长、皆秦官,掌治其县。万户以上为令,秩千石至六百石。减万户为长,秩五百石至三百石。皆有丞、尉,秩四百石至二百石,是为长吏。百石以下有斗食、佐吏为秩,是为少吏。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乡有三老、有秩、啬夫、游徼。三老掌教化。”这说明秦朝() A: 建立了严密的地方统治秩序 B: 实现了皇权的高度集中 C: 建立了完整的中央行政体制 D: 建立了森严的等级制度
- 1
郡县是古代地方行政区域,秦统一后分全国为()郡,后来又增加为()郡。
- 2
西汉末年与东汉初年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是() A: A由封国、郡县并存演变为郡县制 B: B由州、郡、,县三级制演变为郡县两级制 C: C由郡县两级制演变为州、郡、县三级制 D: D由郡县制演变为州县制
- 3
秦朝实行郡县两级制,将郡作为国家地方政权的基层组织。
- 4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任嚣任南海郡尉,(注:南海郡级小,只设郡尉,不设郡守)统辖番禺、揭阳、龙川、博罗4县,郡所设在番禺(今广州)。根据以上材料说法正确的是() A: 任嚣的职位由吏部任命,不可以世袭 B: 郡县制从秦朝开始实行 C: 任嚣事实上是南海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D: 南海郡实际上是任嚣的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