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哺乳动物有角与无角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有角父本与无角母本杂交后产生的子一代中:雄性中有角与无角比例为3∶1;雌性中有角与无角比例为1∶3。关于子代雌雄个体中性状分离比差异原因的分析,最可能的是 ( )
A: A.无角为显性性状,且有角和无角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
B: B.有角为显性性状且相关基因位于常染色体,雄性亲本产生的隐性配子有1/2不育
C: C.有角为显性性状且相关基因位于常染色体,子代中雌性有角个体中有3/4死亡
D: D.有角和无角基因位于常染色体,杂合子个体在雄性中表现有角而在雌性中表现无角
A: A.无角为显性性状,且有角和无角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
B: B.有角为显性性状且相关基因位于常染色体,雄性亲本产生的隐性配子有1/2不育
C: C.有角为显性性状且相关基因位于常染色体,子代中雌性有角个体中有3/4死亡
D: D.有角和无角基因位于常染色体,杂合子个体在雄性中表现有角而在雌性中表现无角
D
举一反三
- 某种山羊的有角和无角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A基因决定有角.a基因决定无角)。现用多对纯合的有角公羊和无角母羊杂交,得到足够多的子一代,其中公羊全为有角,母羊全为无角(认真思考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让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得F2,在F2公羊中,有角:无角=3:1;F2母羊中,有角:无角=1:3。为了验证(1)的解释是否成立:让无角公羊和F1中的多只无角母羊交配。若子代公羊中,有角与无角比例为(),母羊全为();则(1)的解释成立。
- 显性作用是相对的,有一些因遗传背景而异。如有角羊与无角羊杂交,在有无角的性状上,F1雄性();,雌性()。
- 某种山羊的有角和无角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A基因决定有角.a基因决定无角)。现用多对纯合的有角公羊和无角母羊杂交,得到足够多的子一代,其中公羊全为有角,母羊全为无角(认真思考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让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得F2,在F2公羊中,有角:无角=3:1;F2母羊中,有角:无角=1:3。上述探究过程体现了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叫做()
- 已知牛的有角与无角为一对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与a控制。在自由放养多年的一群牛中(无角的基因频率与有角的基因频率相等),随机选出1头无角公牛和6头有角母牛分别交配,每头母牛只产了1头小牛。在6头小牛中,3头有角,3头无角。根据上述结果能否确定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请简要说明推断过程。
- 牛的有无角性状中()为隐性基因控制。 A: A有角 B: B无角 C: C无法判断 D: D不清楚
内容
- 0
绵羊角的遗传中,有角(HH)和无角(hh)交配得到子一代F1(Hh),雄性个体表现为有角,雌性个体表现为无角,其遗传方式为()?
- 1
某品种牛,无角基因P对有角基因p呈完全显性,现有一有角牛群,改造成无角牛群需通过()。 A: 使用有角公牛 B: 全使用无角公牛配种 C: 使用有角母牛 D: 淘汰有角公牛
- 2
某品种牛,无角基因P对有角基因p呈完全显性,一有角牛群,改造成无角牛群应( ) A: 使用有角公牛 B: 全使用无角公牛配种 C: 使用有角公牛 D: 淘汰有角公牛
- 3
牛的有角和无角为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D、d)控制,其中雄牛的显性纯合子和杂合子表现型一致,雌牛的隐性纯合子和杂合子表现型一致.多对纯合的有角雄牛和无角雌牛杂交,F1中雄牛全为有角,雌牛全为无角;F1中的雌雄牛自由交配,F2的雄牛中有角:无角=3:1,雌牛中有角:无角=1:3.请回答下列问题:
- 4
野牛都有角,家牛中有无角的变异,无角对有角为不完全显性,受()影响。 A: 外界环境 B: 饲养环境 C: 性激素 D: 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