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软件上线运行后,在三个月之内发现了15个缺陷,此前在项目验收过程中,发现了10个缺陷。在该软件的测试报告中,缺陷统计中显示此软件在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阶段分别发现了100、50、150个缺陷。该软件约有10万行源代码,则此软件的缺陷密度为:
A: 3.25个/KLOC
B: 0.25个/KLOC
C: 3个/KLOC
D: 3.15个/KLOC
A: 3.25个/KLOC
B: 0.25个/KLOC
C: 3个/KLOC
D: 3.15个/KLOC
举一反三
- 某软件上线运行后,在三个月之内发现了15个缺陷,此前在项目验收过程中,发现了10个缺陷。在该软件的测试报告中,缺陷统计中显示此软件在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阶段分别发现了100、50、150个缺陷。该软件约有10万行源代码,则此软件的缺陷密度为: A: 3.25个/KLOC B: 0.25个/KLOC C: 3个/KLOC D: 3.15个/KLOC
- 某软件上线运行后,在三个月之内发现了15个缺陷,此前在项目验收过程中,发现了10个缺陷。在该软件的测试报告中,缺陷统计中显示此软件在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阶段分别发现了100、50、150个缺陷。该软件约有10万行源代码,则此软件基于缺陷的质量指标为: A: 3.25个/KLOC B: 0.25个/KLOC C: 0.15个/KLOC D: 3.15个/KLOC
- 某软件上线运行后,在三个月之内发现了15个缺陷,此前在项目验收过程中,发现了10个缺陷。在该软件的测试报告中,缺陷统计中显示此软件在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阶段分别发现了80、40、120个缺陷。该软件约有10万行源代码,则此软件的缺陷密度为: A: 2.65个/KLOC B: 0.25个/KLOC C: 2.4个/KLOC D: 2.55个/KLOC
- 中国大学MOOC: 某软件上线运行后,在三个月之内发现了15个缺陷,此前在项目验收过程中,发现了10个缺陷。在该软件的测试报告中,缺陷统计中显示此软件在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阶段分别发现了80、40、120个缺陷。该软件约有10万行源代码,则此软件的缺陷密度为:
- 缺陷探测率 DDP 是衡量一个公司测试工作效率的软件质量成本的指标。 在某公司开发一个软件产品的过程中,开发人员自行发现并修正的缺陷 数量为 80 个,测试人员 A 发现的缺陷数量为 50 个,测试人员 B 发现的 缺陷数为 50 个,测试人员 A 和测试人员 B 发现的缺陷不重复,客户反馈 缺陷数量为 50 个,则该公司针对本产品的缺陷探测率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