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没有明显屈服极限的塑性材料,通常用名义屈服应力来定义,也就是产生 0.2%塑性应变的应力。
A: 对
B: 错
A: 对
B: 错
A
举一反三
- 对于没有明显屈服极限的塑性材料,通常用名义屈服应力来定义,也就是产生 0.2%塑性应变的应力。
- 对于没有明显屈服阶段的塑性材料,通常以产生______所对应的应力值作为材料的名义屈服极限。 A: 0.2的应变 B: 0.2%的应变 C: 0.2的塑性应变 D: 0.2%的塑性应变
- 对于没有明显屈服阶段的塑性材料,工程中规定以产生0.2%塑性应变时的应力值作为名义屈服极限
- 对于不存在明显屈服阶段的塑性材料,工程中通常以卸载后产生数值为0.2%的残余应变(塑性应变)的应力作为屈服应力,称为屈服强度或名义屈服极限。
- 对于没有明显屈服阶段的塑性材料,通常用σ0.2表示其屈服极限。σ0.2是塑性应变等于______时的应力值。
内容
- 0
对于没有明显屈服阶段的塑性材料,通常以σ0.2表示屈服极限。其定义正确的是() A: 产生2%的塑性应变所对应的应力值作为屈服极限; B: 产生0.02%的塑性应变所对应的应力值作为屈服极限; C: 产生0.2%的塑性应变所对应的应力值作为屈服极限; D: 产生0.2%的应变所对应的应力值作为屈服极限
- 1
对于没有明显屈服阶段的塑性材料,通常以产生( )所对应的应力作为名义屈服极限,并记为s 0.2。 A: 0.2的应变值 B: 0.2%的应变值 C: 0.2的塑性应变 D: 0.2%的塑性应变
- 2
对于没有明显屈服极限的塑性材料,通常以产生0.2%的( )所对应的应力作为屈服极限。 A: 应变; B: 塑性应变(残余应变); C: 延伸率
- 3
对于没有明显屈服阶段的塑性材料,通常以[img=27x17]18034e0ce34fad4.png[/img]表示屈服极限。其定义有以下四个结论,正确的是( )。 A: 产生2%的塑性应变所对应的应力值作为屈服极限 B: 产生0.02%的塑性应变所对应的应力值作为屈服极限 C: 产生0.2%的塑性应变所对应的应力值作为屈服极限 D: 产生0.2%的应变所对应的应力值作为屈服极限
- 4
对于没有明显屈服阶段的塑性材料,国家标准规定,将产生( )塑性应变时对应的应力作为屈服指标,称为名义屈服极限。 A: 0.1% B: 0.2% C: 0.3% D: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