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行为有不同境界,可以归纳为()
A: “利己而不损人”
B: “利己利人”
C: “损己利人”
D: 以上均是
A: “利己而不损人”
B: “利己利人”
C: “损己利人”
D: 以上均是
举一反三
- 心理健康的简化定义是( )。 A: 利己而不损人 B: 损人利己 C: 利人利己 D: 损己利人
- 人之所以能够无私利人,是因为他有一种道德需要,因此,根本上来说还是一种利己,只是这种利己是以道德为利益
- 扭曲的社会中往往会产生扭曲的行为目的,如《警察与赞美诗》中苏比的行为是( )行为。 A: 利己以损人 B: 损人以损己 C: 利人以损人 D: 完全损己
- 道德行为是指个体表现出来的符合社会公认的道德规范的行为。下列对道德行为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人的道德行为是道德认知的产物 B: “利己而不损人”是更高的道德行为境界 C: 道德行为就是一个人正常的社会行为 D: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是高不可攀的
- 墨家是( )。 A: 利己主义者 B: 利人主义者 C: 保守主义者 D: 享乐主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