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某种细菌接种到装有10ml培养液的试管中,培养并定时取样进行计数。计数后发现,试管中该种菌的总数达到a时,种群数量不再增加。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该细菌种群增长曲线为“S”型
B: .若继续培养,该细菌的种群数量可能减小
C: .若将培养液的量改为5m1,其它条件不变,则其K值小于a
D: .若接种该菌的量增加一倍,则其K值为2a
A: .该细菌种群增长曲线为“S”型
B: .若继续培养,该细菌的种群数量可能减小
C: .若将培养液的量改为5m1,其它条件不变,则其K值小于a
D: .若接种该菌的量增加一倍,则其K值为2a
举一反三
- Tilman等人研究了两种淡水硅藻的竞争。硅藻需要硅酸盐作为其细胞壁的原料。实验中不断地定期加硅于培养液中。两种硅藻单独培养(左一、二图)和一起培养(右图)的种群变化曲线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以下正确的选项是:() A: 与单独培养相比,混合培养时两种硅藻的种群指数增长时间缩短了5~6天 B: 与单独培养相比,混合培养时两种硅藻的种群指数增长时间延长了5~6天 C: 当种群密度不再上升时,培养液中硅藻的数量是该培养实验条件下该种群的生物容纳量 D: 当种群密度不再上升时,培养液中硅藻的数量是该培养实验条件下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 在明胶试管培养基内穿刺接种某种细菌,培养后发现细菌向接种线向周围扩展,表明该菌能形成()。
- 下图是某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据此分析不正确的是() A: 研究期间该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为“S”型 B: B点表示种群的增长率最大 C: D点时该种群数量达到K值 D: 从O点到D点,该种群数量先增加后减少
- 5.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A. 种群的S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 B: B. 某林场中繁殖力极强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到密度制约 C: C. 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 D: D. 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年减弱
- 图示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增长,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增长,下列关于种群在某环境中数量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当种群数量到达e点后,种群数量增长率为0 B: 种群增长过程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d点之后 C: 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克服环境阻力生存下来的个体数量 D: 若该种群在c点时数量为100,则该种群的K值为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