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文化知识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旧称阴历的4月为季夏,5月为仲夏,6月为孟夏。
B: 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像令郎、尊君、贤侄等是尊称,而家父、舍妹、愚兄等是谦称。
C: 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重阳时节,秋高气爽,风清月洁,故有登高望远、赏菊赋诗、喝菊花酒、插茱萸、吃重阳糕等习俗。
D: 古代女子12岁的时候称为“金钗”之年,13岁的时候称为“豆蔻”年华,15岁的时候称为“及笄之年”,16岁的时候称为“碧玉年华”。
A: 旧称阴历的4月为季夏,5月为仲夏,6月为孟夏。
B: 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像令郎、尊君、贤侄等是尊称,而家父、舍妹、愚兄等是谦称。
C: 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重阳时节,秋高气爽,风清月洁,故有登高望远、赏菊赋诗、喝菊花酒、插茱萸、吃重阳糕等习俗。
D: 古代女子12岁的时候称为“金钗”之年,13岁的时候称为“豆蔻”年华,15岁的时候称为“及笄之年”,16岁的时候称为“碧玉年华”。
A
举一反三
- 阴历九月初九,我国古代以九为阳,九月九日正是阳月阳日,故名“重阳”。民间在重阳节有插茱萸、饮菊花酒、举行庙会、登高等风俗。因“高”与“糕”音同,所以重阳节又有吃“重阳糕”的习俗。()
- 重阳节有登高望远、赏菊赋诗、喝菊花酒、插茱萸等习俗。()
- 古代对二月、四月、九月的称谓分别是( )。 A: 仲春(之月)、孟夏(之月)、季秋(之月) B: 孟春(之月)、仲夏(之月)、季秋(之月) C: 季春(之月)、孟夏(之月)、仲秋(之月) D: 仲春(之月)、季夏(之月)、孟秋(之月)
- 【填空题】.重阳节,为每年农历的九月九日,又称老人节 ,登高节;九月九日,(),故而叫重阳节。重阳节习俗有:出游赏景、登高望远、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 重阳节主要习俗有:郊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饮菊花酒、吃重阳花糕、插茱萸等。()
内容
- 0
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节。古人以“九”为阳数之极,两阳数相重谓之“重阳”。()
- 1
婴儿早期为() A: 0-1月 B: 1-6岁 C: 6-12月 D: 1-6月
- 2
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饮菊花酒等活动 A: 吃重阳糕 B: 登高远眺 C: 观赏菊花 D: 插茱萸
- 3
一旬终了,整理统计一旬的政绩,称为( )。 A: 日成 B: 岁要 C: 月要 D: 岁会
- 4
月骨骨化年龄为( ) A: A3岁 B: B4岁 C: C5岁 D: D6岁 E: E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