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哪个公式能被自定义为固定资产折旧计算公式?
A: 月折旧率=1/(使用年限-已计提月份)、月折旧额=10%*(月初原值-月初累计折旧-月初净残值);
B: 月折旧率=月折旧额/(月初原值-月初累计折旧-月初净残值)、月折旧额=月折旧率*(月初原值-月初累计折旧-月初净残值);
C: 月折旧率=1/(使用年限-已计提月份)月折旧额=月折旧率*(月初原值-月初累计折旧-月初净残值);
D: 月折旧率=1/(使用年限-已计提月份)月折旧额=1/(使用年限-已计提月份)*(月初原值-月初累计折旧-月初净残值);
A: 月折旧率=1/(使用年限-已计提月份)、月折旧额=10%*(月初原值-月初累计折旧-月初净残值);
B: 月折旧率=月折旧额/(月初原值-月初累计折旧-月初净残值)、月折旧额=月折旧率*(月初原值-月初累计折旧-月初净残值);
C: 月折旧率=1/(使用年限-已计提月份)月折旧额=月折旧率*(月初原值-月初累计折旧-月初净残值);
D: 月折旧率=1/(使用年限-已计提月份)月折旧额=1/(使用年限-已计提月份)*(月初原值-月初累计折旧-月初净残值);
C
举一反三
- 信用社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常用的平均年限法的计算公式为()。 A: A年折旧率=(1-预计净残值率)÷折旧年限×100%,季折旧额=原值×年折旧率÷4,月折旧额=原值年折旧率÷12 B: B每工作1小时折旧额=原值÷(1-预计净残值率)÷规定的工作小时,单位里程折旧额=原值×(1-预计净残值率)÷规定的总行驶里程 C: C年折旧率=2÷折旧年限×100%,季折旧额=净值×年折旧率÷4,月折旧额=净值×年折旧率÷12 D: D年折旧率=2×(折旧年限-已使用年数)÷折旧年限×(折旧年限+1)×100%,季折旧额=原值×(1-预计净残值率)×年折旧率÷4,月折旧率=原值×(1-预计净残值率)×年折旧率÷12
- 下列关于固定资产月折旧额的计算公式中,正确的有 ( )。 A: 工作量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月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当<br>月工作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B: 年限平均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br>×月折旧率 C: 年数总和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 -预计净残值) ×月折旧率 D: 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月折旧额=固定资产 净值×月折旧率
- 【例题·判断题】在“固定资产初始化向导—折旧信息”中,当(月初已计提月份=可使用月份-1)时,将剩余折旧全部提足(工作量法除外)是指除工作量法外,只要上述条件满足,则该月折旧额=净值-净残值,并且不能手工修改;如果不选该项,则该月不提足折旧,并且可手工修改,但如以后各月按照公式计算的月折旧率或折旧额是负数时,认为公式无效,当月折旧额=0,月折旧额=净值-净残值。 A: 正确 B: 错误
- 【例题·判断题】在“固定资产初始化向导—折旧信息”中,当(月初已计提月份=可使用月份-1)时,将剩余折旧全部提足(工作量法除外)是指除工作量法外,只要上述条件满足,则该月折旧额=净值-净残值,并且不能手工修改;如果不选该项,则该月不提足折旧,并且可手工修改,但如以后各月按照公式计算的月折旧率或折旧额是负数时,认为公式无效,当月折旧额=0,月折旧额=净值-净残值。
- 业务题1一项固定资产原值100000元,净残值率4%,预计使用5年。要求:(1)采用年限平均法计算该项固定资产的年折旧率、年折旧额、月折旧率、月折旧额。(2)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该固定资产各年折旧额。(3)采用年限总和法计算该固定资产各年折旧额。
内容
- 0
1、企业某项生产设备,原值为320 000元,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预计净残值率为4%。要求:采用年限平均法计算该设备的年折旧率、月折旧率及年折旧额、月折旧额。
- 1
年折旧率=(折旧年限-已使用年限)÷[折旧年限×(1+折旧年限)÷2],而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年折旧率。这是计算固定资产折旧年数总和法的方法。()
- 2
下列对于固定资产折旧平均年限法的表述正确的有()。 A: 平均年限法又称直线法,是将固定资产的折旧均衡地分摊到各期 B: 年折旧率=(1一预计净残值率)/规定的折旧年限x100% C: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D: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月折旧率
- 3
某一固定资产原值为2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10年,固定资产净残值为1万元,用直线折旧法计算年折旧额、年折旧率及月折旧额。
- 4
下列固定资产月折旧额的计算公式正确的是()。 A: 固定资产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12 B: 固定资产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年折旧额/12 C: 固定资产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年折旧率/12 D: 固定资产月折旧额=固定资产月折旧率/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