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石灰桩法处理建筑地基时,对于复合地基承载力的一些说法中下列()是不正确的。
A: 当复合地基荷载达到其承载力特征值时,桩身各截面和土的相对位移很小,桩土变形谐调
B: 桩间土承载力发挥系数为1
C: 桩土应力比较稳定,一般在2.5~5之间
D: 复合地基承载力应根据成孔直径按面积比方法计算
A: 当复合地基荷载达到其承载力特征值时,桩身各截面和土的相对位移很小,桩土变形谐调
B: 桩间土承载力发挥系数为1
C: 桩土应力比较稳定,一般在2.5~5之间
D: 复合地基承载力应根据成孔直径按面积比方法计算
举一反三
- 某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复合地基,桩体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a=600kN,处理后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fsk=150kPa,桩径0.4m,桩中心距1.4m,等边三角形布置,桩间土承载力发挥系数β=0.9,其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 )。 A: 442.4kPa B: 478.5kPa C: 500.2kPa D: 512.6kPa
- 某软土地基采用直径为1.0m的振冲碎石桩加固,载荷试验测得桩体承载力特征值fak=250kPa,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fak=90kPa,要求处理后的复合地基承载力达到150kPa,采用等边三角形满堂布桩,按《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计算。桩间距s宜为()。 A: 1.46m B: 1.56m C: 1.63m
- 某工程采用复合地基处理,处理后桩间土的承载力特征值fsk=339kPa,桩的承载力特征值fpk=910kPa,桩径为2m,桩中心距为3.6m,梅花形布置。桩、土共同工作时的强度发挥系数均为1,求得的处理后复合地基的承载力特征值fspk最接近于下列哪一个数值。
- 沿海某软土地基拟建一幢六层住宅楼,天然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为70kPa,采用搅拌桩处理。根据地层分布情况,设计桩长10m,桩径0.5m,正方形布桩,桩距1.1m。依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这种布桩形式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最接近于下列那一个数值?(桩周土的平均摩擦力s=15kPa,桩端天然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qp=60kPa,桩端天然地基土的承载力折减系数取0.5,桩间土承载力折减系数取0.85,水泥搅拌桩试块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平均值取1.5MPa,强度折减系数取0.3)
- 某软土地基采用直径为1.0m的振冲碎石桩加固,载荷试验测得桩体承载力特征值fak=250kPa,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fak=90kPa,要求处理后的复合地基承载力达到150kPa,采用等边三角形满堂布桩,按《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计算。桩间距s宜为()。 A: A1.36m B: B1.46m C: C1.56m D: D1.63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