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一词最早见于《论语00b7雍也》:“子曰,()。其至矣乎!民鲜久矣。”到了北宋,程颢、程颐重新注释《中庸》,他们对“中庸”一词的诠释为:“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
第一空: 中庸之为德也 第二空: 中者天下之正道 第三空: 庸者天下之定理
举一反三
内容
- 0
孔子曰:“舜其大知〔智〕也与……执其两端,而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礼记·中庸》)孔子又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论语·庸也》) A: 保守 B: 无为 C: 中庸 D: 激进
- 1
宋儒( )对中庸有如下解释:“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A: 程颐 B: 程颢 C: 张载 D: 朱熹
- 2
“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出自()。
- 3
“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出自《墨子》。( )
- 4
子曰:“( )之为德也,其至乎矣!民鲜久矣。”。 A: 礼乐 B: 安道 C: 仁义 D: 中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