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字表示引入动作行为的处所,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在”“从”“到”。符合此用法的是( )
A: 宋人及楚人战于泓。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B: 子於是日哭,则不歌。 (《论语•述而》)。
C: 自十月不雨至於五月。 (《左传•僖公三年》);
D: 子墨子闻之,起於齐,行十日十夜而至於郢。(《墨子•公输》);
A: 宋人及楚人战于泓。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B: 子於是日哭,则不歌。 (《论语•述而》)。
C: 自十月不雨至於五月。 (《左传•僖公三年》);
D: 子墨子闻之,起於齐,行十日十夜而至於郢。(《墨子•公输》);
举一反三
- 动作发生的处所、时间,译作“在”“从”。如:子墨子闻之,起于鲁。(《公输》)
- 下列各句中“诸”作兼词的是()。 A: 天其或者将建诸?(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B: 君其问诸水滨。(左传·僖公四年) C: 宋人资章甫而适诸越。(庄子·逍遥游) D: 其子不忍食诸,死于穷门。(左传·襄公四年) E: 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战国策·齐四)
- 下列句子中加粗变色的字存在词类活用现象的有? 齐侯陳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齐桓公伐楚)|石无知,故日之。(《穀梁传·僖公十六年》)|从左右,皆肘之。(《左传·成公二年》)|其弟嗣书,而死者二人。(《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 《左传·隐公三年》:“三年,春,王二月,已巳,日有食之。”杜预注:“日行迟,一岁一周天。月行疾,一月一周天。一岁凡( )交会。” A: 十 B: 十二 C: 二十四 D: 二十四
-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虽及,获而取之,何有于二毛?”句中“取”用的是()。 A: 直接引申义 B: 间接引申义 C: 假借义 D: 本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