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主营业务收入的实质性分析程序,下列说法中不恰当的是( )。
A: 将账面销售收入、销售清单和销售增值税销项清单进行核对
B: 将本期销售收入金额与以前可比期间的对应数据或预算数进行比较
C: 将实际金额与实际执行的重要性相比较,计算差异
D: 如果差异额超过确定的可接受差异额,调查并获取充分的解释和恰当的、佐证性质的审计证据
A: 将账面销售收入、销售清单和销售增值税销项清单进行核对
B: 将本期销售收入金额与以前可比期间的对应数据或预算数进行比较
C: 将实际金额与实际执行的重要性相比较,计算差异
D: 如果差异额超过确定的可接受差异额,调查并获取充分的解释和恰当的、佐证性质的审计证据
举一反三
- 注册会计师为了实现审计目标,通常实施的实质性分析程序包括( )。 A: 评估分析程序的测试结果 B: 确定可接受的差异额 C: 如果其差额超过可接受的差异额,调查并获取充分的解释和恰当的佐证审计证据 D: 将实际的情况与期望值相比较,识别需要进一步调查的差异
- 通过实施分析程序,可以识别收入确认舞弊风险的有()。 A: 将本期销售收入金额与以前可比期间的对应数据或预算数进行比较 B: 分析月度或季度销售量变动趋势 C: 将销售毛利率与可比期间数据、预算数或同行业其他企业数据进行比较 D: 将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与同行业其他企业数据进行比较
- 下列关于识别收入确认舞弊风险运用分析程序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如果注册会计师发现被审计单位大量的销售因不能收现而导致应收账款大量增加,需要对销售收入的完整性予以额外关注 B: 分析程序是一种识别收入确认舞弊风险的较为有效的方法 C: 将销售毛利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等关键指标和可比期间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 D: 将本期销售收入金额与以前可比期间的对应数据或预算数进行比较,分析差异原因
- 针对营业收入审计目标的下面说法中不恰当的是( )。 A: 确定记录的营业收入是否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 B: 确定所有应当记录的营业收入是否均已记录 C: 确定与营业收入有关的金额及其他数据是否己恰当记录,包括对销售退回、销售折扣与折让的处理是否适当 D: 确定与营业收入对应的应收账款的金额是否己恰当记录,是否可收回,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和比例是否恰当,计提是否充分
- 针对营业收入审计目标的下列说法中不恰当的是()。 A: 确定利润表中记录的营业收入是否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 B: 确定所有应当记录的营业收入是否均已记录 C: 确定与营业收入有关的金额及其他数据是否已恰当记录,包括对销售退回、销售折扣与折让的处理是否适当 D: 确定与营业收入对应的应收账款的金额是否已恰当记录,是否可收回,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和比例是否恰当,计提是否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