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以太网帧结构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 帧前定界符可用于接收同步
B: 前导码表示网络层协议类型
C: 地址字段只能使用MAC地址
D: 数据部分最小长度为46字节
A: 帧前定界符可用于接收同步
B: 前导码表示网络层协议类型
C: 地址字段只能使用MAC地址
D: 数据部分最小长度为46字节
B
举一反三
- 关于以太网帧结构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 目的地址与源地址使用IP地址 B: 帧前定界符字段不计入帧头长度 C: 数据字段的最小长度为46字节 D: 帧校验字段采用32位的CRC校验
- 以太网帧包含前导码(7字节)、帧开始符(1字节)、目的MAC地址(6字节)、源MAC地址(6字节)、帧长度/类型(2字节)、帧数据与填充(46~1500字节)、帧校验码(4字节)。
- 以太网帧结构由前导码、帧前定界符、目的地址字段、源地址字段、类型字段、______和帧校验字段几个部分组成。
- 关于以太网帧结构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 数据字段是来自高层的协议数据单元 B: 前导码字段的长度计入帧头长度 C: 类型字段表示上层使用的协议类型 D: 目的地址字段是接收方主机的硬件地址
- 关于以太网帧结构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目的地址与源地址硬件地址 B: 帧前定界符字段计入帧头长度 C: 数据字段的最小长度为40B D: 帧校验字段采用16位CRC校验
内容
- 0
以太网帧中的哪个字段用于错误检测( ) A: 类型 B: 前导码 C: 帧校验序列 D: 目的MAC地址
- 1
在以太网帧结构中,头6个字节表示 A: 源MAC地址 B: 目的MAC地址 C: 协议类型 D: 报文长度
- 2
以下不属于以太网帧结构的组成的是() A: 前导码与帧的前定界符 B: 目的地址与原地址 C: 帧校验字段 D: 帧尾
- 3
在以太网帧结构中,帧头部不包括以下哪个。( ) A: 数据帧优先级 B: 目的MAC地址 C: 源MAC地址 D: 帧类型和长度
- 4
AP完成无线局域网MAC帧至以太网MAC帧转换过程时,以下那一项关于地址之间的转换是错误的。 A: 无线局域网MAC帧中的地址2作为以太网MAC帧中的源MAC地址 B: 无线局域网MAC帧中的地址3作为以太网MAC帧中的目的MAC地址 C: 无线局域网MAC帧中的地址1没有以太网MAC帧中对应的地址字段 D: 无线局域网MAC帧中的地址4没有以太网MAC帧中对应的地址字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