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 因:就、随之。
B: 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侈:奢侈。
C: 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 制:规定。
D: 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 赡:足。
A: 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 因:就、随之。
B: 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侈:奢侈。
C: 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 制:规定。
D: 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 赡:足。
举一反三
- 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
- ()说“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蓄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仪哉!” A: 孔子 B: 老子 C: 孟子 D: 庄子
- 劝谏齐宣王“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蓄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的是墨子
- 【简答题】翻译: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
- 读“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段,对本段内容层次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 开头至“罔民而可为也?”为第一层,论无恒产导致民乱政暴,反面论证“制民之产”的必要。 B: “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奚暇治礼义哉!”为第二层,古今对比论证“制民之产”的必要。 C: “王欲行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为第三层,正面阐述怎样“制民之产”。 D: 这一段从治理百姓、巩固统治进而统一天下的角度来论证,因此,对作为统治者的齐王来说,具有极大的说服力,文末描述的一幅王道乐土图客观上也有利于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