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经文歌大多以手抄本形式流传,形式很不固定:一首三声部经文歌可以自由填词,低音有时也可以不用圣咏,演唱时可能去掉某一声部,或用一新的声部替换某一原来声部,也可以加上新的声部。
举一反三
- 经文歌通常为三个声部,最低声部是经文歌的基础,成为(),一般采用格里高利圣咏,其旋律歌词为拉丁语。 A: 定节奏声部 B: 定和声声部 C: 定和弦声部 D: 定旋律声部
- 13世纪最典型的经文歌是____声部,上方声部附加的歌词开始还是拉丁文的,与宗教有关,往往是解释圣咏旋律声部歌词的意义。后来一些经文歌上方两个声部歌词____,出现了法文经文歌,这就形成了经文歌特有的____现象,即圣咏旋律声部的拉丁歌词与上方两个声部的法语歌词混在一起,在通常情况下上方两声部歌词内容也不一样。由于加入方言歌词,经文歌内容渐渐____,有谈情说爱的、逗乐取笑的等等。显然这样的经文歌的内容与礼仪非常不协调,不可能再用于礼拜,因此这些经文歌从礼拜活动中分离出去,在____流传开来。
- 声部运动中,若出现某一声部低于或者高于相邻声部前一音的情况,叫做( ) A: 声部交叉 B: 声部超越 C: 声部级进 D: 声部跳进
- 早期经文歌上方的第二、第三声部旋律风格基本相似,13世纪下半叶以后经文歌各声部间逐渐出现对比,不仅是固定旋律声部与上面两个声部之间区别,上面两个 声部本身也常常出现很大差异,这种风格的经文歌以活跃于1250-1280年的作曲家、理论家科隆的弗朗科(Franco of Cologne)命名,称为弗朗科经文歌。
- 经文歌的“复歌词”现象是圣咏声部的拉丁文歌词和上方两声部法语歌词混合在一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