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SP是指突触后膜发生()化。IPSP是指突触后膜发生()化。
举一反三
- EPSP与IPSP的共同特点为 A: 突触前膜去极化 B: 突触前膜超极化 C: 突触后膜去极化 D: 突触后膜超极化 E: 突触后神经元均易兴奋
- 列表比较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 比较项目 EPSP IPSP 突触前神经元性质 前膜释放递质 后膜离子流 后膜电位变化 突触后神经元效应
- EPSP与IPSP所共有的特征是 A: 突触前膜均去极化 B: 突触前膜均超极化 C: 突触后膜均去极化 D: 突触后膜均超极化 E: 突触后膜对离子的通透性相同
- EPSP是由于兴奋性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后,引发Na+内流而使突触后膜发生
- EPSP称为 ,是由于突触后膜对 的通透性增加,从而导致突触后膜出现 。IPSP称为 ,是由于突触后膜对 和 的通透性增加,尤其是对 的通透性增加,从而导致突触后膜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