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语句体现“以民为本”思想的是() ①君者仪也,民者影也,仪正而影正 ②民者,国之本也,财用所出,安危所系 ③道之以政,齐之以刑 ④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C
举一反三
- (10分)材料一: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也,非为君也;为万民也,非为一姓也。 ——黄宗羲《原君》
- “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出自黄宗羲的()
- 1912年3月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这句话从根本上颠覆了的观念是。A.“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B.“民者,国之本也;国者,君之本也”C.“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已,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D.“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 下列关于君臣关系的表述,观点明显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A.“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B.“夫民者,为君者有之,为臣者助君理之”C.“君者,出令者也;臣者,行军之令而致之民者也.”D.“初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 荀子说“君者仪也,民者景也,仪正而景正。” 这是把君比作盛水的器皿,民比作水,统治者的德行好坏直接影响到民的行为。
内容
- 0
31.(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桀纣之失天下,失其民也;失其民,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得天下也。——《孟子·离娄上》材料二厚敛于民以养禽兽,而使民饥以死,则无异于驱兽以食人矣……盖侈用则伤财,伤财必至于害民。故爱民必先于节用。——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材料三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是故桀纣之亡,乃所以为治也,秦政、蒙古之兴,乃所以为乱也。……为臣者轻视斯民之水火,即能辅君而兴,从君而亡,其于臣道固未尝不背也。——黄宗羲《明夷待访录》(1)为实现材料一中“得其民”的目的,孟子提出了什么政治主张?(2分)(2)材料二中朱熹反对什么?这体现了他理学思想中哪一主张?(4分)(3)依据材料三,指出黄宗羲评价天下治乱的标准。他与孟子、朱熹的思想主张有何共同之处?(4分)
- 1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且格。”
- 2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_________________。”
- 3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
- 4
“天下者,天下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包含着民有的思想;“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 包含着民享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