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一反三
- 下列出自消费者行为学应用与发展时期的成果有( )。 A: 凡勃伦提出了炫耀性消费及其社会意义 B: 斯科特提出心理学可以在广告中发挥重要作用 C: 梅森·海尔主持对速溶咖啡购买动机的研究 D: 马斯洛提出“需要层次理论”
- 中国目前咖啡现状是速溶咖啡消费量大于现磨咖啡消费。
- 某公司在做有关速溶咖啡的调查,该公司向被试者展示两张购货单,让其说出购买速溶咖啡和新鲜咖啡的两个家庭主妇的特点。调查结果帮助公司了解到消费者不愿购买速溶咖啡的真实原因。该公司采用了投射法中的()方法。 A: 词语联想 B: 第三者角度 C: 角色扮演 D: 填空实验
- 下表显示了1997和1998两年速溶咖啡和烘焙咖啡的零售价格和销售量。[img=811x117]17b0feb24aed01c.png[/img]计算速溶咖啡的短期需求的价格弹性,推导速溶咖啡的线性需求曲线。
- 材料中显示,“厂商重新设计了广告的主题,这一广告改变了速溶咖啡购买者的形象,速溶咖啡很快成为了美国市场上的畅销品。”,这体现的是消费者市场的()特点。
内容
- 0
材料中显示,“购买天然咖啡的主妇被测试者描绘成是一位责任感强的贤妻良母,而购买速溶咖啡的主妇则被描绘成是缺乏家庭责任感、不会操持家务的懒女人。”,这体现的是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因素中的()。
- 1
饭店中常见的咖啡都是速溶咖啡。
- 2
电视广告:这里有则对所有饮用咖啡者的新闻。在我国17个城市中,我们将我们的速溶咖啡与煮咖啡作了测试,我们赢了!在对成千上万饮用咖啡者的调查中,2/5的人表示喜欢Flash速溶咖啡而非煮咖啡,你难道不想试试Flash速溶咖啡,一种和煮咖啡味道一样浓的咖啡 下列哪句如果是真的,将最大限度地削弱上述主张 A: 17个城市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和西部。 B: 此调查包括了17个城市中每个城市的150个人。 C: 味觉测试用了一种中等价钱牌号的煮咖啡。 D: 为了调查的目的,“饮用咖啡者”被定义为任何一个每天至少喝一杯咖啡的人。 E: 那些喜欢Flash咖啡而非煮咖啡的饮用咖啡者早就是速溶咖啡饮用者。
- 3
速溶咖啡与现磨咖啡的区别?
- 4
20世纪40年代,速溶咖啡脱颖而出,在市场上初露头角。照理,速溶咖啡不仅品质高,口味好,而且饮用方便,不需烧煮,上市后一定大受欢迎。然而,事实却与此相反,这种速溶咖啡投入市场后,消费者反应冷淡,销路不畅。厂方市场营销人员会同广告人员、消费者心理学专家对此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后发现,毛病出在广告上。由于广告词一味强调速溶咖啡的快速简便,使众多家庭妇女产生偏见,认为只有那些懒惰的、生活无计划的、邋遢的人才去购买速溶咖啡。症结找到了,广告设计人员立即改变过去广告的内容中心,从强调使用简便这一特点转向突出新潮咖啡与新鲜咖啡同样具备美味、清香、质量醇厚的特点,并配上一幅广告画:一杯美味的咖啡,后面高高地堆着褐色的咖啡豆,上书“100%的真正咖啡”。新的广告问世后,立即引起人们的关注,人们的偏见慢慢地消除了,速溶咖啡迅速地打开了销路,成为西方咖啡消费的主流。80年代初,雀巢咖啡迅速地打开了咖啡消费市场,“味道好极了!”速溶咖啡这一新产品刚上市时销售受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试从消费心理角度进行分析。阅读本例后,你有什么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