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氮共渗件不能获得高的强度与硬度,以及理想的残余压应力,主要是渗层的碳氮浓度高造成的。
举一反三
- 表面热处理后的硬度和耐磨性由高到低的顺序是 : 渗氮、氮碳共渗、碳氮共渗、渗碳、表面淬火
- 碳氮共渗表面的氮质量分数过高,会出现黑色组织,将使接触疲劳强度降低;氮质量分数过低,使渗层过冷奥氏体稳定性降低,淬火后在渗层中出现托氏体网,共渗件不能获得高的强度和硬度。所以碳氮共渗表面的最佳碳氮浓度为:wC=0.8~0.95%;wN=()。 A: 0.1~0.20% B: 0.25~0.4% C: 0.45~0.50% D: 0.55~0.60%
- 碳氮共渗表面的氮质量分数过高,会出现黑色组织,将使接触疲劳强度降低;氮质量分数过低,使渗层过冷奥氏体稳定性降低,淬火后在渗层中出现托氏体网,共渗件不能获得高的强度和硬度。所以碳氮共渗表面的最佳碳氮浓度为:w[sub]C[/]=0.8~0.95%;w[sub]N[/]=()。 A: A0.1~0.20% B: B0.25~0.4% C: C0.45~0.50% D: D0.55~0.60%
- 低碳合金钢渗碳与碳氮共渗比较,在共渗层表面含碳量相同的情况下,碳氮共渗层比渗碳层耐磨性和疲劳强度()。 A: 低 B: 高 C: 相差不多
- 根据共渗温度不同,碳氮共渗可分为 温碳氮共渗、 温碳氮共渗和 温碳氮共渗三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