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所谓“道”的超越意义正在于其即象而不滞于象,在物各自化自成的流行中显现为一动态的整体性,而非一抽象静态的死寂之体。
举一反三
- 老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在其思想中有关于“乐象”的阐述,下列选项中属于老子关于乐象的选项有哪些()。 A: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B: 无状之状,无物之象。 C: 道可道,非常道。 D: 忽兮慌兮,其中有物。
- 老子说:“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道德经》第二十一章)下列选项对“象”和“道”的关系理解正确的有()。 A: “象”是“道”的感性显现。 B: “象”中有“道”,“象”也可以寓“道”。 C: “气”是“象”的内在机心。 D: “气”和“象”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艺术的本体理论。
-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其中所显现的意象类型是()。 A: 仿象 B: 喻象 C: 兴象 D: 抽象
- 中国大学MOOC: “故其好之也一,其弗好之也一,其一也一,其不一也一。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若两忘而化其道”,与老子“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表达的是不一样的内涵
- “故其好之也一,其弗好之也一,其一也一,其不一也一。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若两忘而化其道”,与老子“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表达的是不一样的内涵 A: 正确 B: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