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49年春,为什么毛泽东把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比作“赶考”?(5分)(2)如何理解习近平所说的“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5分)
(1)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一直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始终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并注重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党成立初期曾经犯了“左”、右倾错误,在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克服了一系列困难,为党领导人民夺取革命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2分)新中国成立前夕,党即将从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型,在农村革命斗争中并不突出的一系列问题,比如消极腐败、官僚作风、贪图享乐等,有可能侵蚀全党。要真正成为合格的执政党,继续担负起坚强领导核心的历史重任,必须加强自身建设。毛泽东告诫全党,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据此,他提出了"两个务必"的思想,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2分)党即将执政,面临的历史任务也很繁重,既要继续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又要恢复破败的国民经济,还要打破西方的封锁,从而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与此同时,党还要实现国家工业化以及向社会主义过渡。可以说,党肩负的历史重任是革命斗争时期不曾有过的。(1分)综上所述,毛泽东把前往北平执政比喻成“赶考”一点也不为过,恰如其分地反映了党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面临的重大抉择,也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即将执政面临诸多困难的清醒认识。(2)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历史充分说明,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从小到大、由弱到强,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成功地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道路上不断取得新的伟大胜利,根本在于始终高度重视加强自身建设,始终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1分)当前,世情、国情、党情发生了深刻变化,党的建设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清醒认识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在面临这四大考验的同时,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必须对此保持清醒认识。(2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我们党面对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执政环境越复杂,就越要增强忧患意识,越要从严治党,使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总之,要克服各种困难和挑战,从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赶考”仍在路上,必须全面从严治党。(2分)
举一反三
内容
- 0
在中共中央离开()时,毛泽东把进北平比作“进京赶考”。 A: 井冈山 B: 延安 C: 遵义 D: 西柏坡
- 1
2016年考研真题材料题第一问 (同学们,这个题真题分数为5分,为了把第二章测试凑够100,我就把这个题目改成11分了啊) (1)1949年春,为什么毛泽东把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比作'赶考'
- 2
2016年考研真题材料题第一问(同学们,这个题真题分数为5分,为了把第二章测试...么毛泽东把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比作"赶考"
- 3
中共中央离开西柏坡向北平出发,临行前,毛泽东把进北平比作( )。 A: “绘制蓝图” B: “携手合作” C: “进京赶考” D: “全面进攻”
- 4
中国大学MOOC: 1949年3月23日上午,毛泽东等人率领中共中央机关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出发时,毛泽东对周恩来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进京赶考去。“进京赶考”意味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