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力原文] 秦二世时,大臣赵高权力很大,非常霸道。他一直有当皇帝的野心,但是自己到底有多大的威望,大臣们中有多少人会服从他,有多少人会反对他,他心中还没有把握。于是,他想出了一个阴谋。一天上朝时,赵高让人牵来一只鹿,对皇帝说:“皇上,我要献给您一匹好马。”皇帝一看,便笑着对赵高说:“你搞错了,这分明是鹿嘛!”赵高镇定地说:“这的的确确是一匹千里马。”秦二世又看了看那只鹿,疑惑地说:“马的头上怎么会长角呢?”赵高大声说:“您如果不信我的话,可以问问各位大臣。”看到赵高猖狂的样子,大臣们忽然明白了他的意图。一些有正义感的人坚持回答说这是鹿不是马;一些人胆怯了,低下头不敢说话;还有一些一直巴结赵高的人立刻表示拥护赵高的说法,对皇上说:“这真是一匹千里好马啊!”事后,赵高通过各种手段把那些不服从自己的大臣纷纷治罪,甚至找借口杀了他们。现在“指鹿为马”这个成语就用来比喻故意颠倒是非,混淆黑白。 关于赵高,下面哪一项是正确的?()
A: 有当皇帝的野心
B: 对国家非常忠诚
C: 深受大臣们崇敬
D: 脾气非常的古怪
A: 有当皇帝的野心
B: 对国家非常忠诚
C: 深受大臣们崇敬
D: 脾气非常的古怪
举一反三
- [听力原文] ??“指鹿为马”是中国的一个成语。故事发生在秦朝,一个名叫赵高的人想造反,怕别人不同意,就先实验一下。他把一匹鹿献给皇帝,说:“这是马。”皇帝笑着说:“你错了,这是鹿,不是马。”问旁边的人,有的人不说话,有的说是马,有的说是鹿。事后赵高就把说是鹿的人杀了。 ??“指鹿为马”是一种十分有用的观察人的方法。在交际中我们可以故意把这个说成那个,把对的说成是错的,从而使人们不得不在对错面前说出自己的态度,通过他的态度,来了解他的品质、能力、个人爱好等。它就好像一面镜子,用得好,可以把人的各个方面都反映出来。用它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好坏和能力。 赵高把什么献给皇帝了?() A: 一匹鹿 B: 一匹马 C: 一面镜子 D: 一头牛
- 赵高(1)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2),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言马以阿顺赵高,或言鹿者,高因阴中(3)诸言鹿者以法。后群臣皆畏高。(《史记秦始皇本纪》)注释(1)赵高:秦大臣。(2)、二世:指秦二世皇帝胡亥。(3)阴中(zhong):暗地里中伤。25、解释加点的词(3分)(1)赵高欲为乱(2)乃先设验(3)谓鹿为马26、翻译句子(2分)左右或言马以阿顺赵高。27、下列带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B、持鹿献于二世蒙辞以军中多务于舅家见之C、愿为市鞍马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东市买骏马余闻之也久28、出于本文的成语是(1分)
- 赵高派谁杀了秦二世?
- 典故“指鹿为马”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也?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该典故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汉·陆贾《新语·辨惑》:秦二世之时,赵高驾鹿而从行。王曰:“丞相何为驾鹿?”高曰:“马也。”王曰:“丞相误也,以鹿为马。”高曰:“陛下以臣言不然,愿问群臣。”臣半言鹿,半言马。当此之时秦王不能自信自而从邪臣之说。以下说法不对的是() A: 反映了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 B: 相权在威胁皇权 C: 赵高德高望重,所有大臣都心悦诚服 D: 专制制度存在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