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在1894年《上李鸿章书》中提到“人能尽其才则百事兴,地能尽其利则民食足,物能尽其用则材力丰,货能畅其流则财源裕。故曰:此四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A孙中山看到了国家大治的根本
B: B孙中山看到了洋务运动的局限性
C: C孙中山在探索强国之路
D: D孙中山对清政府抱有政治幻想
A: A孙中山看到了国家大治的根本
B: B孙中山看到了洋务运动的局限性
C: C孙中山在探索强国之路
D: D孙中山对清政府抱有政治幻想
举一反三
- 孙中山在1894年《上李鸿章书》中提到“人能尽其才则百事兴,地能尽其利则民食足,物能尽其用则材力丰,货能畅其流则财源裕。故曰:此四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A孙中山看到了国家大治的根本 B: B孙中山看到了洋务运动的局限性 C: C孙中山在探索强国之路 D: D孙中山对清政府抱有政治幻想
- 1894年,孙中山向( )上书提出: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的主张。
- 孙中山在《上李鸿章书》中,提出的主张包括() A: 人能尽其才 B: 地能尽其利 C: 物能尽其用 D: 民能享其权 E: 货能畅其流
- 1894年孙中山北上京津向李鸿章上书,提出的主张是()。 A: 人能尽其才 B: 地能尽其利 C: 物能尽其用 D: 货能畅其流
- 1894年( )上书李鸿章,提出“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的主张。 A: 孙中山 B: 邹 容 C: 黄 兴 D: 康广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