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彼德现象?如何防止彼德现象的出现?
3. 英国管理大师劳伦斯·J·彼得发现,“在实现等级制度的组织例,每个人都崇尚爬到能力所不逮的层次”,这就是著名的彼得现象。彼得原理描述的实际上是这样一种事实:某个人被提拔担任管理工作后,任职初期由于缺乏经验,只能变现平平,甚至有点不自在。但随着工作时间的延长,管理经验不断丰富,能力不断提高,从而业绩不断改善。如果说初期他的能力与成绩只能勉强符合职务要求的话,那么现在可能远远超过了职务要求的水平。这时,组织便可能考虑将其进一步提升。提升后可能经历与前阶段类似的过程,即逐渐从“表现平平”到“超越职务需要”,这样便可再度获得晋升的机会。这样一直延续下去,直至有一天,他被晋升到某个高层次的职务以后,能力不能继续提高,业绩不能继续改善,甚至不符合职务的要求,工作表现在职务要求的“水平以下”,即彼得所谓的“爬到了能力所不逮的阶层”。出现这种情况时,对个人来说,失去了继续晋升的机会;对组织来说,则会引起效率滑坡。 这种现象能够产生的一种重要原因是:我们提拔管理人员往往主要根据他们过去的工作成绩和能力。在较低层次上表现优异、能力突出的管理者能否胜任较高层次的管理工作?答案是不肯定的。只有当这些人担任高层次管理工作的能力得到某种程度的证实以后,才应考虑晋升的问题,检验某个管理人员是否具备担任较高职务的条件的一种可行方法,是安排他担任某个临时性的“代理”职务,通过对代理者的考察,组织可以更好地了解他的独立工作能力。如果在代理以前,该管理人员表现突出.部门内的人际关系很好,在执行工作中也表现出一定的创新精神,而在代理过程中,遇事不敢做主,甚至惊慌失措,那么,将“代理”转为“正式”显然是不恰当的。由于“代理”只是一个临时性的职务,因此,取消“代理”使其从事原先的工作,对代理者本人也不会造成任何打击。
举一反三
内容
- 0
【论述题】为什么会出现彼得现象?如何防止彼得现象的出现?
- 1
什么是缝隙挤入现象?如何防止?
- 2
什么叫泵的气蚀现象?如何防止气蚀现象?
- 3
什么是离心泵的气缚现象?如何防止该现象发生?
- 4
目标管理的创始者是() A: 泰罗 B: 法约尔 C: 彼德·德路克 D: 韦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