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班组8名工人的月生产量如下:20、40、60、70、80、100、120、70,则
A: 该组工人平均每人产量是70件
B: 该组工人产量全距是100件
C: 该组工人产量平均差是22.5件
D: 该组工人产量标准差是29.6件
E: 该组工人产量标准差系数是42.29%
A: 该组工人平均每人产量是70件
B: 该组工人产量全距是100件
C: 该组工人产量平均差是22.5件
D: 该组工人产量标准差是29.6件
E: 该组工人产量标准差系数是42.29%
A,B,C,D,E
举一反三
- 某班组8名工人的月生产量如下:20、40、60、70、80、100、120、70,则 A: 该组工人平均每人产量是70件 B: 该组工人产量全距是100件 C: 该组工人产量标准差是29.6件 D: 该组工人产量方差是29.6的平方 E: 该组工人产量标准差系数是42.29%
- 某厂甲乙两个班组,每班组有8名工人,每个班组每个工人的月生产量记录如下: 甲班组:20 40 60 70 80 100 120 70 乙班组:67 68 69 70 71 72 73 70 计算甲组工人平均每人产量为___件,计算全距为___件,平均差为___件,标准差为___件,标准差系数为___%;乙组工人平均每人产量为___件,计算全距为___件,平均差为___件,标准差为___件,标准差系数为___%。(平均差和标准差、标准差系数计算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2位)
- 某厂甲、乙两个工人班组,每班组有6名工人,每个班组每个工人的月生产量记录如下(单位:件)甲:30、50、70、80、90、100乙、63、68、70、72、73、74(1)计算甲、乙两组工人平均每人产量。(2)计算全距,平均差、标准差、标准差系数。(3)比较两组工人产量的稳定性。用表格画出来
- 某厂甲、乙两个工人班组,每班组有7名工人,每个班组每个工人的月生产量记录如下(小数点保留两位小数):甲班组:30、45、60、75、90、110、115乙班组:67、68、69、70、71、72、731、计算甲组工人平均每人产量为(1)件;乙组工人平均每人产量为(2)件;2、计算甲组全距为(3),乙组全距为(4);3、计算甲组标准差为(5),乙组标准差为(6);4、计算甲组标志变系数为%(7),乙组标志变系数为%(8)5、比较(9)(甲/乙)的平均每人产量更具有代表性。
- 工人产量标准差系数越大,说明工人的平均产量代表性越大。
内容
- 0
有甲、乙两组工人,其日产量(单位:件)如下: 甲组 40 50 60 70 乙组 50 60 70 80 为比较两组工人平均日产量指标的代表性大小应采用的指标是 A: 全距 B: 标准差 C: 平均差 D: 标准差系数
- 1
现已知某企业甲车间160名工人生产某产品的平均产量为110件,产量的标准差为18.15件;又知乙车间200名工人产量的分组资料如下: 按产量分组(件)工人数(人)60-8080-100100-120120-140140-1603050803010合计200要求:(1)计算乙车间200名工人的平均产量和产量标准差; (2)分别计算甲、乙车间工人产量的变异系数,说明哪个车间工人的平均产量具有较大的代表性。
- 2
某厂甲、乙两个工人班组,每班组有7名工人,每个班组每个工人的月生产量记录如下:甲班组:30、45、60、75、90、110、115乙班组:67、68、69、70、71、72、73(1)分别计算甲、乙两组工人平均每人产量;(2)分别计算甲乙两组全距,标准差;(3)计算比较甲、乙两组的平均每人产量的代表性大小。
- 3
智慧职教: 对一个3人小组的砌墙工作进行定额测定,该组工人经过1天的工作,砌筑了25m3的墙体,该组工人的产量定额为
- 4
某企业工人日产量资料如下: 日产量分组(件) 工人数 50—60 6 60—70 12 70—80 12 80—90 14 90—100 15 100—110 18 110—120 22 120—130 8 合 计 107 表中“100—110”这一组的组距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