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宪宗时李吉甫撰《元和国计簿》,计天下方镇48道,申报户数224万有余(很多藩镇未报户口)。其中所谓“东南纳税八道”,其户数已占到全国申报户数58.3%。这表明()
A: 南方的经济地位日益重要
B: 中国经济重心在唐朝完成南移
C: 京杭大运河成为朝廷的生命线
D: 唐朝时中原人口大量向南迁移
A: 南方的经济地位日益重要
B: 中国经济重心在唐朝完成南移
C: 京杭大运河成为朝廷的生命线
D: 唐朝时中原人口大量向南迁移
举一反三
- 唐宪宗时李吉甫撰《元和国计簿》,计天下方镇48道,申报户数224万有余(很多藩镇未报户口)。其中所谓“东南纳税八道”,其户数已占到全国申报户数的58.3%。这表明() A: A南方经济地位的重要性日益突显 B: B中国经济重心在唐朝时完成南移 C: C京杭大运河成为朝廷的生命线 D: D唐朝时中原人口大量南迁
- 唐宪宗时李吉甫撰《元和国计簿》,计天下方镇48道,申报户数224万有余(很多藩镇未报户口)。其中所谓“东南纳税八道”,其户数已占到全国申报户数的58.3%。这表明() A: 南方经济地位的重要性日益突显 B: 中国经济重心在唐朝时完成南移 C: 京杭大运河成为朝廷的生命线 D: 唐朝时中原人口大量南迁
- 唐宪宗时李吉甫撰《元和国计簿》,计天下方镇48道,申报户数224万有余(很多藩镇未报户口)。其中所谓“东南纳税八道”,其户数已占到全国申报户数的58.3%。这表明()
- 历史上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经济重心逐渐南移。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完成于() A: 西汉 B: 魏晋南北朝 C: 唐朝中后期 D: 南宋
- 谚语“苏湖熟,天下足”表明全国的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中国经济重心南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唐朝中后期开始,最后完成于() A: 隋朝时期 B: 唐朝时期 C: 五代十国时期 D: 南宋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