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对《式微》这首诗表现手法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首诗以叹咏的方式、质问的语气,直抒胸臆,堪称“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经典之作
B: “式微式微,胡不归?”的疑问形式,使诗篇显得宛转而有情致,同时也引人注意,启人深思
C: 诗歌句句用韵,且每章换韵,全诗结构紧凑,节奏短促,充分表现出了服役者的苦痛心情
D: 这首诗内容极其单纯,以重章叠句营造特别的氛围,全诗在反复中强化,在叠加中升华,表情达意,痛快淋漓
A: 这首诗以叹咏的方式、质问的语气,直抒胸臆,堪称“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经典之作
B: “式微式微,胡不归?”的疑问形式,使诗篇显得宛转而有情致,同时也引人注意,启人深思
C: 诗歌句句用韵,且每章换韵,全诗结构紧凑,节奏短促,充分表现出了服役者的苦痛心情
D: 这首诗内容极其单纯,以重章叠句营造特别的氛围,全诗在反复中强化,在叠加中升华,表情达意,痛快淋漓
举一反三
- 下列对《式微》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式微》一诗重章换字,押韵和谐。体现了一唱三叹、余味无穷的特色。体现了《诗经》精巧凝练的语言,兼有长短的句式,节奏感强 B: 从《式微》全诗看,“式微式微,胡不归?”不是有疑而问,而是故意设问,采用这种虽无疑而故作有疑的设问方式,使诗篇显得宛转而有情致,同时也引人注意,达到了“不言怨而怨自深”的效果 C: 《式微》描写家人盼望服役在外的亲人回家的急切心情。有对亲人泥水霜露中的关切,也有对“君”的行为的怨怒 D: 《式微》是一首描写戍边士卒生活的诗。诗中主要抒写了兵士们戍边作战的艰苦生活及其对心中恋人的思恋之情
-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首诗每章开头两句写景,渲染了萧瑟冷落的气氛,烘托出主人公凄婉惆怅的心情。 B: 这首诗三次运用“宛”字,给人以迷迷茫茫、若隐若现的感觉。 C: 这首诗表现了主人公对意中人执着追寻的精神以及可望而不可即的绝望情绪。 D: 这首诗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咏唱,表达了缠绵无尽的情感,委婉动人。
- 《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这首诗的韵例是: A: 全诗两章,句末用韵,卒章换韵。 B: 全诗三章,句末用韵,卒章换韵。 C: 全诗三章,句中用韵,卒章换韵。 D: 全诗三章,句末用韵,章内换韵。
- 下列关于《诗经》说法正确的有( )。 A: 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B: 诗歌以四言为主 C: 又称《诗》、《诗三百》,自其诞生便被儒家奉为经典,故称《诗经》。 D: 诗歌表现的是“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 E: 全书内容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 分析《关山月》这首诗感情层次,理解以“月”贯串全诗的结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