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重组通常包括如下五个步骤:(1)获得需要的目的基因(外源基因)(2)用重组DNA分子(重组质粒)转化受体细胞,使之进入受体细胞并能够在受体细胞复制和遗传。(3)对获得外源基因的细胞或生物体通过发酵、细胞培养、养殖或栽培等,最终获得所需的遗传性状或表达出所需的产物(4)经过限制性内切酶酶解和连接酶作用,形成重组DNA分子,并对其加以克隆和筛选。(5)对获得外源基因的受体细胞(转化子)进行筛选和鉴定上述五个步骤按通常的操作技术应依( )顺序进行
A: (1)、(2)(3)、(4)、(5)
B: (1)、(2)(5)、(4)、(3)
C: (1)、(4)(2)、(5)、(3)
D: (1)、(2)(5)、(3)、(4)
E: (4)、(1)(2)、(5)、(3)
A: (1)、(2)(3)、(4)、(5)
B: (1)、(2)(5)、(4)、(3)
C: (1)、(4)(2)、(5)、(3)
D: (1)、(2)(5)、(3)、(4)
E: (4)、(1)(2)、(5)、(3)
举一反三
- DNA重组通常包括如下五个步骤: ⑴获得需要的目的基因(外源基因)。 ⑵用重组DNA分子(重组质粒)转化受体细胞,使之进入受体细胞并能够在受体细胞内复制和遗传。 ⑶对获得外源基因的细胞或生物体通过发酵、细胞培养、养殖和栽培等,最终获得所需的遗传性状或表达出所需的产物。 ⑷经过限制性内切酶酶解和连接酶作用,形成重组DNA分子,并对其加以克隆和筛选。 ⑸对获得外源基因的受体细胞(转化子)进行筛选和鉴定。 上述五个步骤按通常的操作技术应依()顺序进行。 A: ⑴、⑵⑶、⑷、⑸ B: ⑴、⑵⑸、⑷、⑶ C: ⑴、⑷⑵、⑸、⑶ D: ⑴、⑵⑸、⑶、⑷
- DNA重组通常包括如下五个步骤: ⑴获得需要的目的基因(外源基因)。 ⑵用重组DNA分子(重组质粒)转化受体细胞,使之进入受体细胞并能够在受体细胞内复制和遗传。 ⑶对获得外源基因的细胞或生物体通过发酵、细胞培养、养殖和栽培等,最终获得所需的遗传性状或表达出所需的产物。 ⑷经过限制性内切酶酶解和连接酶作用,形成重组DNA分子,并对其加以克隆和筛选。 ⑸对获得外源基因的受体细胞(转化子)进行筛选和鉴定。 上述五个步骤按通常的操作技术应依()顺序进行。 A: A⑴、⑵⑶、⑷、⑸ B: B⑴、⑵⑸、⑷、⑶ C: C⑴、⑷⑵、⑸、⑶ D: D⑴、⑵⑸、⑶、⑷
- 将下列重组DNA操作的一般步骤排序: A: 转化受体细胞,复制遗传 B: 获得目的基因 C: 与载体连接成重组DNA D: 筛选和鉴定转化子 E: 培养含有外源目的基因的细胞或生物体,获得所需遗传性状或表达产物
- (1)目的基因的获得 (2)基因的表达(3)载体的制备 (4)基因的转移(5)重组体的制备 A: 1—3—5—4—2 B: 3—4—5—2—1 C: 1—4—3—5—2 D: 3—5—4—2—1
- DNA复制需要 (1) 解链酶, (2) 引物酶, (3)DNA聚合酶, (4) 拓扑异构酶, (5)DNA 连接酶。其作用顺序是 A: (1) ,(2) ,(4) ,(3) ,(5) B: (4) ,(1) ,(2) ,(3) ,(5) C: (1) ,(4) , (3) , (2) ,(5) D: (1) ,(4) ,(2) ,(3) ,(5) E: (4) ,(3) ,(2) ,(5)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