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180kN
B: 230kN
C: 280kN
D: 330kN
举一反三
- 某正方形承台下布端承型灌注桩9根,桩身直径为700mm,纵、横桩间距均为2.5m,地下水位埋深为0m,桩端持力层为卵石,桩周土0~5m为均匀的新填土,以下为正常固结土层,假定填土重度为18.5kN/m3,桩侧极限负摩阻力标准值为30kPa,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考虑群桩效应时,计算基桩下拉荷载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 () A: 180kN B: 230kN C: 280kN D: 330kN
- 某正方形承台底面下设9根钢管桩,桩径为0.4m,桩长为15m,桩间距为1.2m,承台底面尺寸为3.0m×3.0m,桩侧为黏性土,桩端为粗砂土,基桩总极限侧阻力标准值为240kN,总极限端阻力标准值为490kN,承台底土总极限阻力标准值为180kN,承台底土阻力群桩效应系数为0.63,极限阻力标准值均按经验参数法计算,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94),复合基桩的竖向承载力设计值为( )kN。 A: 448 B: 498 C: 548 D: 598
- 某抗拔基桩桩顶拔力为800kN,地基土为单一的黏土,桩侧土的抗压极限侧阻力标准值为50kPa,抗拔系数λ取为0.8,桩身直径为0.5m,桩顶位于地下水位以下,桩身混凝土重度为25kN/m3,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计算,群桩基础呈非整体破坏情况下,基桩桩长至少不小于下列哪一个选项? () A: 15m B: 18m C: 21m D: 24m
- 某建筑物采用柱下桩基础,有6根钢筋混凝土预制桩,边长为400mm,桩长为22m,平面布置如图4—28所示。桩顶入土深度为2m,桩端入土深度24m,建筑桩基设计等级为乙级。假定由经验法估算得到单桩的总极限侧阻力标准值及极限端阻力标准值分别为1700kN和500kN,承台底部为厚层粉土,其极限承载力标准值为160kPa。考虑桩群、土、承台相互作用效应,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计算非端承桩复合基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尺,其值最接近()kN。 A: 1.2×103 B: 1.5×103 C: 1.6×103 D: 1.7×103
- 现有以下桩基情况:Ⅰ、桩数n≤3的端承桩;Ⅱ、桩数n≤3的非端承桩;Ⅲ、桩数n>3的端承桩;Ⅳ、桩数n>3的非端承桩;Ⅴ、承台底面以下不存在可液化土、湿陷性黄土、高灵敏度软土、欠固结土、新填土。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规定,群桩基础在下列何种组合情况下,方可考虑承台底土阻力() A: Ⅰ、Ⅴ B: Ⅱ、Ⅴ C: Ⅲ、Ⅴ D: Ⅳ、Ⅴ
内容
- 0
桩基条件如下:①桩数n>3的端承桩;②桩数n≤3的端承桩;③桩数n>3的非端承桩;④桩数n≤3的非端承桩;⑤承台以下不存在可液化土,湿陷性黄土、高灵敏软土、欠固结土、新填土。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规定,群桩基础在下列( )组合情况下方可不考虑承台底土阻力。 A: ①③⑤ B: ②③ C: ②④⑤ D: ③⑤
- 1
某工程单桥静力触探资料见下表,拟采用③层粉土做持力层,采用混凝土方桩,桩断面尺寸为400mm×400mm,桩长l=13m,承台埋深为2.0m,桩端进入粉土层 2.0m,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94)计算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其值最接近( )。 层序 土名 层底深度 /m 探头平均阻力 fsi/kPa 探头阻力 qc/kPa 桩侧阻力综合修正系数 βi 1 填土 1.5 2 淤泥质黏土 13 12 600 2.56 3 饱和粉土 20 110 12000 0.61 A: 1220kN B: 1580kN C: 1715kN D: 1900kN
- 2
某承受轴心压力的敞口钢管桩,管桩外径406.4mm,内径386.4mm,桩长15m,桩顶以下各土层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qsik与桩端极限端阻力标准值qpk见表8-44-1,桩端进入持力层深度为1m,试问估算该敞口钢管桩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Quk(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接近 各土层极限侧阻力标准值及极限端阻力标准值 表8-44-1 土层序号、名称及土层厚度 极限侧阻力标准值q sik 极限端阻力标准值q pk ①黏性土,厚7m 30kPa - ②粉土,厚7m 40kPa - ③中砂厚5m,桩端进入该土层1m 55kPa 5500kPa A: 778 B: 878 C: 978 D: 1078
- 3
桩侧地基土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m的单位是()。 A: kN/m B: kN/m3 C: kN/m4 D: 无量纲
- 4
下列关于桩侧负摩阻力和中性点的论述中,正确的是( )。 A: 当基桩的沉降超过桩周土层产生的沉降时,应考虑桩侧负摩阻力 B: 单桩负摩阻力取值与桩周土的类别和平均竖向有效应力有关 C: 负摩阻力对摩擦型基桩的影响大于对端承型基桩的影响 D: 桩端持力层为黏性土时的中性点深度比大于桩端持力层为卵石时的中性点深度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