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在《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中指出:“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军事行动是()
A: 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
B: 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
C: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D: 解放军发动战略大决战
A: 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
B: 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
C: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D: 解放军发动战略大决战
举一反三
- 毛泽东在《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中指出,解放战争第二年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下列属于执行这一任务的有______。 A: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B: 陈粟大军挺进苏鲁豫皖地区 C: 陈谢大军挺进豫西 D: 东北野战军挺进关内
- 1947年6月,解放战争出现新的形势,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 中共中央决定粉碎国民党将战火引向解放区,企图破坏消耗解放区人力物力的方针 B: 不待国民党军战略进攻完全粉碎,主力打到外线去 C: 解放军的数量已经超过国民党军 D: 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
- 解放战争第二年的基本任务是( )。 A: 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 B: 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 C: 举行全国范围的战略反攻 D: 举行战略决战
- 毛泽东在《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中提出:“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统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彻底破坏国民党将战争继续引向解放区……的反革命方针。”这段话确定了() A: 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的作战方针 B: 粉碎国民党重点进攻的作战方针 C: 从防御作战转向反攻的作战方针 D: 在国统区开辟第二条战线的方针
- 毛泽东指出:“解放战争的形势起了一个根本的变化,即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国民党军队则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这一转变,是以解放军渡过黄河向南进攻,把战争推进到国民党统治区为标志的。”材料中的“标志性”事件是指()。 A: 粉碎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 B: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C: 三大战役歼灭国民党主力 D: 渡江战役取得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