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4 问题

    赏析“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二句

    赏析“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二句

  • 2022-05-29 问题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是唐代诗人______ 《寄李儋元锡》中的诗句。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是唐代诗人______ 《寄李儋元锡》中的诗句。

  • 2022-06-06 问题

    陶海粟在接受采访,回忆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梁家河的七年知青岁月时说,中国自古以来,不管是在盛世还是衰世,不管环境多么荒谬,总是有悬壶济世的良医出现,总是有“邑有流亡愧俸钱”的良吏出现,这是我们的民族能够生息绵延的脊梁所在。其中,“邑有流亡愧俸钱”,语出 的诗

    陶海粟在接受采访,回忆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梁家河的七年知青岁月时说,中国自古以来,不管是在盛世还是衰世,不管环境多么荒谬,总是有悬壶济世的良医出现,总是有“邑有流亡愧俸钱”的良吏出现,这是我们的民族能够生息绵延的脊梁所在。其中,“邑有流亡愧俸钱”,语出 的诗

  • 2022-06-19 问题

    《寄李儋元锡》中哪一句受到宋人盛赞? A: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B: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C: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寄李儋元锡》中哪一句受到宋人盛赞? A: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B: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C: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 2022-06-06 问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寄李儋元锡韦应物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身独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对这首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寄李儋元锡韦应物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身独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对这首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 2021-04-14 问题

    材料1、中华民族历来有重家风,重家教,守家规的传统,好家风的事例可谓不胜枚举。 宋代的司马光,在给儿子司马康的家训—《训俭示康》中说道:“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于名,但顺吾性而已,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表为美。”司马光教育儿子,要以俭素为美,不要以奢靡为荣,说的是个人志向,批评的是奢靡风气,令人信服,在他的言传身教下,家族后人也都以贤德立身。 清代的郑板桥,自幼家贫,为官以后生活条件虽然得以改善,但从未将所得俸银留作自家使用,而是分给亲友,乡邻。他在一封家信中写道:“每一念及,真含泪欲落也,汝持俸钱南归,可挨家比户,逐一散给。”他还开列了族人及亲友、同窗的具体名单,将俸银全部分完。郑板桥这种乐善好施的行为直到晚年都没有改变,在他的周围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更得到后世的赞赏。 周恩来一向视侄辈如己出,对他们要求非常严格,并约定了十条家规,如不能丢下工作专程来京看望他,只能在出差路过时才可以来,进京来看望他一律住招待所,住宿费由他支付,一律到机关食堂排队就餐,不许动用公车,在任何场合都不能说出与自己的关系,不谋私利,不搞特殊化等,周恩来定的家规,他自己做到了,他的侄辈也做到了。 材料2、家风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重要源头,有什么样的家风,往往就有什么样的做人做事的态度,为人处世的风格。从一人的举手投足到行为处事,能折射出好家风对他的影响,会让人看到父母长辈在他成长中精心抚育的印记,可以说,好家风的传承过程,同样也是延续优良文明基因的过程。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风也要与时俱进,将不利于文明进步不利于社会和谐的因素剔除,不断被赋予新的内容。鉴于此,国家通过倡导家风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给社会注入暖暖的正能量。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无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无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家风这个源头清澈了,更有利于好的党风、政风、民风和社风的形成。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4年3月27日、12月25日,2015年2月18日等) (1)为什么好家风的传承过程,同样也是延续优良文明基因的过程? (2)如何通过好家风的传承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材料1、中华民族历来有重家风,重家教,守家规的传统,好家风的事例可谓不胜枚举。 宋代的司马光,在给儿子司马康的家训—《训俭示康》中说道:“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于名,但顺吾性而已,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表为美。”司马光教育儿子,要以俭素为美,不要以奢靡为荣,说的是个人志向,批评的是奢靡风气,令人信服,在他的言传身教下,家族后人也都以贤德立身。 清代的郑板桥,自幼家贫,为官以后生活条件虽然得以改善,但从未将所得俸银留作自家使用,而是分给亲友,乡邻。他在一封家信中写道:“每一念及,真含泪欲落也,汝持俸钱南归,可挨家比户,逐一散给。”他还开列了族人及亲友、同窗的具体名单,将俸银全部分完。郑板桥这种乐善好施的行为直到晚年都没有改变,在他的周围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更得到后世的赞赏。 周恩来一向视侄辈如己出,对他们要求非常严格,并约定了十条家规,如不能丢下工作专程来京看望他,只能在出差路过时才可以来,进京来看望他一律住招待所,住宿费由他支付,一律到机关食堂排队就餐,不许动用公车,在任何场合都不能说出与自己的关系,不谋私利,不搞特殊化等,周恩来定的家规,他自己做到了,他的侄辈也做到了。 材料2、家风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重要源头,有什么样的家风,往往就有什么样的做人做事的态度,为人处世的风格。从一人的举手投足到行为处事,能折射出好家风对他的影响,会让人看到父母长辈在他成长中精心抚育的印记,可以说,好家风的传承过程,同样也是延续优良文明基因的过程。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风也要与时俱进,将不利于文明进步不利于社会和谐的因素剔除,不断被赋予新的内容。鉴于此,国家通过倡导家风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给社会注入暖暖的正能量。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无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无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家风这个源头清澈了,更有利于好的党风、政风、民风和社风的形成。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4年3月27日、12月25日,2015年2月18日等) (1)为什么好家风的传承过程,同样也是延续优良文明基因的过程? (2)如何通过好家风的传承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