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错误归咎于替罪羊的做法属于( )心理防卫机制。 A: 推诿 B: 援例 C: 逃避 D: 替代
把错误归咎于替罪羊的做法属于( )心理防卫机制。 A: 推诿 B: 援例 C: 逃避 D: 替代
蒲松龄在科举道路上挣扎了大半生,直到年逾古稀,方才援例取得了个岁贡生的科名,不数年也就与世长辞 了。
蒲松龄在科举道路上挣扎了大半生,直到年逾古稀,方才援例取得了个岁贡生的科名,不数年也就与世长辞 了。
人们常常在达不到目标之时,说自己本来就没想达到这个目标,这是一种( ) A: 酸葡萄心理 B: 甜柠檬心理 C: 援例心理 D: 诡辩心理
人们常常在达不到目标之时,说自己本来就没想达到这个目标,这是一种( ) A: 酸葡萄心理 B: 甜柠檬心理 C: 援例心理 D: 诡辩心理
下列词语中加横线字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残羹冷炙(烤肉) 援例(引用) 笑靥(面颊上的酒窝) B: 左顾右盼(回头) 惊骇(惊喜) 誊写(抄写) C: 自惭形秽(惭愧) 殷红(白色) 自诩(批评) D: 锱铢必较(金钱) 冠冕(腰带) 嗥叫(小声说话)
下列词语中加横线字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残羹冷炙(烤肉) 援例(引用) 笑靥(面颊上的酒窝) B: 左顾右盼(回头) 惊骇(惊喜) 誊写(抄写) C: 自惭形秽(惭愧) 殷红(白色) 自诩(批评) D: 锱铢必较(金钱) 冠冕(腰带) 嗥叫(小声说话)
英国通过《虎门条约》取得了“片面最惠国待遇”,这意味着( ) A: 英国取得了在中国东南沿海通商口岸进行贸易的特权 B: 其他列强从中国攫取的各项特权,英国可以援例享有 C: 英国取得了独占中国内地市场的贸易特权 D: 英国取得了与中国共同商定中国关税税率的特权
英国通过《虎门条约》取得了“片面最惠国待遇”,这意味着( ) A: 英国取得了在中国东南沿海通商口岸进行贸易的特权 B: 其他列强从中国攫取的各项特权,英国可以援例享有 C: 英国取得了独占中国内地市场的贸易特权 D: 英国取得了与中国共同商定中国关税税率的特权
英国通过《虎门条约》取得了“片面最惠国待遇”。这意味着() A: 英国取得了在中国东南沿海通商口岸进行贸易的特权 B: 其他列强从中国掠取的各项特权,英国可以援例享有 C: 英国取得了独占中国内地市场的贸易特权 D: 英国取得了与中国共同商定中国关税税率的特权
英国通过《虎门条约》取得了“片面最惠国待遇”。这意味着() A: 英国取得了在中国东南沿海通商口岸进行贸易的特权 B: 其他列强从中国掠取的各项特权,英国可以援例享有 C: 英国取得了独占中国内地市场的贸易特权 D: 英国取得了与中国共同商定中国关税税率的特权
英国通过《虎门条约》取得了"片面最惠国待遇"、这意味着() A: 英国取得了在中国东南沿海通商口岸进行贸易的特权 B: 其他列强从中国攫取的各项特权、英国可以援例享有 C: 英国取得了独占中国内地市场的贸易特权 D: 英国取得了与中国共同商定中国关税税率的特权
英国通过《虎门条约》取得了"片面最惠国待遇"、这意味着() A: 英国取得了在中国东南沿海通商口岸进行贸易的特权 B: 其他列强从中国攫取的各项特权、英国可以援例享有 C: 英国取得了独占中国内地市场的贸易特权 D: 英国取得了与中国共同商定中国关税税率的特权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 婵娟(chán)垂涎(xián)援例(yuán)咬文嚼字(jiáo) B: 憎恶(zēng)蕴藉(jiè)剥啄(zhuó)锱铢必较(zī) C: 岑寂(cén)尺牍(dú)灞桥(bà)不胜枚举(shèng) D: 斟酌(zhēn)付梓(zǐ)镞没(cù)下乘作品(shèng)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 婵娟(chán)垂涎(xián)援例(yuán)咬文嚼字(jiáo) B: 憎恶(zēng)蕴藉(jiè)剥啄(zhuó)锱铢必较(zī) C: 岑寂(cén)尺牍(dú)灞桥(bà)不胜枚举(shèng) D: 斟酌(zhēn)付梓(zǐ)镞没(cù)下乘作品(shèng)
李鸿章对与列强签订的条约认识经历了四个阶段,即19世纪60年代以前的金帛议和,羁縻怀柔;19世纪70年伐的羁縻勿绝,恪守条约;19世纪80年代的援例订约,追求平等;19世纪90年代及以后的放弃宗藩,谨守约章。 这些变化说明李鸿章() A: 始终没有接受西方政治思想 B: 由保卫主权转向了卖国 C: 大国中心外交观念逐步削弱 D: 未尽到外交家应尽之责
李鸿章对与列强签订的条约认识经历了四个阶段,即19世纪60年代以前的金帛议和,羁縻怀柔;19世纪70年伐的羁縻勿绝,恪守条约;19世纪80年代的援例订约,追求平等;19世纪90年代及以后的放弃宗藩,谨守约章。 这些变化说明李鸿章() A: 始终没有接受西方政治思想 B: 由保卫主权转向了卖国 C: 大国中心外交观念逐步削弱 D: 未尽到外交家应尽之责
下列关于清代著名作家蒲松龄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他一生致力科举考试。19岁,初应童生试,以县、府、道三试第一补博士弟子员。此后屡应乡试不中,72岁年逾古稀,方才援例为岁贡生。 B: 松龄终生读书、教书、著书,辗转于本县缙绅之家做童蒙师,或代拟、誊抄文稿,养家糊口。 C: 蒲松龄是清代杰出的小说家。字留仙,别号柳泉居士,1640年出生于山东淄博县蒲家庄。 D: 蔳松龄76岁,正月二十二日,在故居聊斋“倚窗危坐而卒”。
下列关于清代著名作家蒲松龄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他一生致力科举考试。19岁,初应童生试,以县、府、道三试第一补博士弟子员。此后屡应乡试不中,72岁年逾古稀,方才援例为岁贡生。 B: 松龄终生读书、教书、著书,辗转于本县缙绅之家做童蒙师,或代拟、誊抄文稿,养家糊口。 C: 蒲松龄是清代杰出的小说家。字留仙,别号柳泉居士,1640年出生于山东淄博县蒲家庄。 D: 蔳松龄76岁,正月二十二日,在故居聊斋“倚窗危坐而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