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6-04 问题

    4.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______

    4.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______

  • 2022-10-30 问题

    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孟子 梁惠王上》“则”作为连词,在句中表示并列关系。

    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孟子 梁惠王上》“则”作为连词,在句中表示并列关系。

  • 2022-06-05 问题

    汉朝规定,吏民如知有人犯法,必须举告,否则就是()。 A: 大逆无道 B: 首匿 C: 通行饮食 D: 见知故纵

    汉朝规定,吏民如知有人犯法,必须举告,否则就是()。 A: 大逆无道 B: 首匿 C: 通行饮食 D: 见知故纵

  • 2022-06-04 问题

    下列句子中“于”字表示比较的是()。 A: 龟玉毁于椟中。 B: 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C: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D: 迎蹇叔于宋。

    下列句子中“于”字表示比较的是()。 A: 龟玉毁于椟中。 B: 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C: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D: 迎蹇叔于宋。

  • 2022-05-31 问题

    下列诗词中,与“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包含哲理想一致的是() ①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②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③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④闻之不如见之,见之不如知之,知之不如行之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下列诗词中,与“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包含哲理想一致的是() ①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②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③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④闻之不如见之,见之不如知之,知之不如行之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 2022-06-04 问题

    下列句子中“于”字表示比较的是()。 A: A龟玉毁于椟中。 B: B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C: C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D: D迎蹇叔于宋。

    下列句子中“于”字表示比较的是()。 A: A龟玉毁于椟中。 B: B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C: C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D: D迎蹇叔于宋。

  • 2021-04-14 问题

    王阳明认为“又如知通,必以自痛了,方知痛。知寒,必已自寒了。知饥,必已自饥了,知行如何分得开。此便是知行的本体,不曾有私意隔断的。”,王阳明该观点认为

    王阳明认为“又如知通,必以自痛了,方知痛。知寒,必已自寒了。知饥,必已自饥了,知行如何分得开。此便是知行的本体,不曾有私意隔断的。”,王阳明该观点认为

  • 2022-05-27 问题

    下列古诗词的修辞手法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对偶) B: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借代) C: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比喻)” D: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拟人)

    下列古诗词的修辞手法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对偶) B: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借代) C: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比喻)” D: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拟人)

  • 2022-07-23 问题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不是指示代词的一句是()。 A: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B: 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C: 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 D: 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不是指示代词的一句是()。 A: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B: 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C: 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 D: 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

  • 2022-07-23 问题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不是指示代词的一句是(<br/>)。 A: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B: 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C: 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 D: 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不是指示代词的一句是(<br/>)。 A: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B: 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C: 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 D: 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

  •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