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混凝土后张法中,混凝土预压前第一批预应力损失σlⅠ应为( )。 A: σlⅠ=σl1+σl2 B: σlⅠ=σl1+σl2+σl3 C: σlⅠ=σl1+σl2+σl3+σl4 D: σlⅠ=σl1+σl2+σl4+σl5
预应力混凝土后张法中,混凝土预压前第一批预应力损失σlⅠ应为( )。 A: σlⅠ=σl1+σl2 B: σlⅠ=σl1+σl2+σl3 C: σlⅠ=σl1+σl2+σl3+σl4 D: σlⅠ=σl1+σl2+σl4+σl5
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全部预应力损失为( )。 A: σlⅠ=σl1+σl3+σl4+σl5 B: σlⅠ=σl2+σl3+σl4+σl5 C: σlⅠ=σl1+σl2+σl4+σl5+σl6 D: σlⅠ=σl1+σl2+σl3+σl4+σl5
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全部预应力损失为( )。 A: σlⅠ=σl1+σl3+σl4+σl5 B: σlⅠ=σl2+σl3+σl4+σl5 C: σlⅠ=σl1+σl2+σl4+σl5+σl6 D: σlⅠ=σl1+σl2+σl3+σl4+σl5
两互感线圈反向串联时,其等效电感量L等于(<br/>)。 A: L1+<br/>L2+2M B: L1+<br/>L2+M C: L1+<br/>L2-2M D: L1+<br/>L2-M
两互感线圈反向串联时,其等效电感量L等于(<br/>)。 A: L1+<br/>L2+2M B: L1+<br/>L2+M C: L1+<br/>L2-2M D: L1+<br/>L2-M
预应力混凝土后张法构件中,混凝土预压前第一批预应力损失σlⅠ应为()。 A: σl1+σl2 B: σl1+σl2+σl3 C: σl1+σl2+σl3+σl4 D: σl1+σl2+σl3+σl4+σl5
预应力混凝土后张法构件中,混凝土预压前第一批预应力损失σlⅠ应为()。 A: σl1+σl2 B: σl1+σl2+σl3 C: σl1+σl2+σl3+σl4 D: σl1+σl2+σl3+σl4+σl5
预应力混凝土后张法构件中,混凝土预压前第一批预应力损失σlⅠ应为()。 A: σl1+σl2 B: σl1+σl2+σl3 C: σl1+σl2+σl3+σl4 D: σl1+σl2+σl3+σl4+σl5
预应力混凝土后张法构件中,混凝土预压前第一批预应力损失σlⅠ应为()。 A: σl1+σl2 B: σl1+σl2+σl3 C: σl1+σl2+σl3+σl4 D: σl1+σl2+σl3+σl4+σl5
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第一批预应力损失组合为()。 A: σl1+σl2 B: σl1+σl2+σl1+σl3 C: σl1+σl3σl1+σl4 D: σl1+σl3+σl5
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第一批预应力损失组合为()。 A: σl1+σl2 B: σl1+σl2+σl1+σl3 C: σl1+σl3σl1+σl4 D: σl1+σl3+σl5
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第一批预应力损失组合为()。 A: σl1+σl2 B: σl1+σl2+σl1+σl3 C: σl1+σl3σl1+σl4 D: σl1+σl3+σl5
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第一批预应力损失组合为()。 A: σl1+σl2 B: σl1+σl2+σl1+σl3 C: σl1+σl3σl1+σl4 D: σl1+σl3+σl5
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第一批预应力损失组合为()。 A: σl1+σl2 B: σl1+σl2+σl1+σl3 C: σl1+σl3σl1+σl4 D: σl1+σl3+σl5
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第一批预应力损失组合为()。 A: σl1+σl2 B: σl1+σl2+σl1+σl3 C: σl1+σl3σl1+σl4 D: σl1+σl3+σl5
预应力混凝土先张法构件中,混凝土预压前第一批预应力损失σlΙ 应为( )。 A: σl1 +σ l2 ; B: σl1+σ l2+ σ l 3 ; C: .σ l 1 +σ l2+σ l3+ σl4 ; D: σl1 + σl2+σl 3 + σ l4+ σl5 ;
预应力混凝土先张法构件中,混凝土预压前第一批预应力损失σlΙ 应为( )。 A: σl1 +σ l2 ; B: σl1+σ l2+ σ l 3 ; C: .σ l 1 +σ l2+σ l3+ σl4 ; D: σl1 + σl2+σl 3 + σ l4+ σl5 ;
分段的划线长度L=L1+△L其中△L为补偿量,L1为(). A: 实际长度 B: 理论长度 C: 船体长度 D: 其他长度
分段的划线长度L=L1+△L其中△L为补偿量,L1为(). A: 实际长度 B: 理论长度 C: 船体长度 D: 其他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