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6-01 问题

    一套住宅总售价为110万元,首付20%,其余按20年按揭贷款,年贷款利率6%为,月还款额为()元 A: 4390 B: 6305 C: 7430 D: 9280

    一套住宅总售价为110万元,首付20%,其余按20年按揭贷款,年贷款利率6%为,月还款额为()元 A: 4390 B: 6305 C: 7430 D: 9280

  • 2021-04-14 问题

    中国的稀土究竟有多重要? 来源:牛弹琴 2019-05-2208:03 中国稀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以极低的价格被贱卖,其中的故事就是一部血泪史。说起来沉重,听起来痛心。 5月20日,A股稀土板块出现涨停潮,成为20日A股市场最大亮点。 单看这条新闻似乎说明不了什么,但如果联系到最近几年中国稀土行业整顿的不断推进、稀土价格的稳步上涨、开启稀土资源储备库以及中国稀土企业通过并购开拓海外资源等一系列事件,那就很能说明一个问题:中国在“稀土之战”中要占据主动了! 可能有人觉得,区区稀土,充其量就是一种资源,有这么重要吗? 当然重要! 早在1992年邓小平在南巡时就曾提到:“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中国稀土资源占全世界已知储量的80%,其地位可与中东的石油相比,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一定要把稀土的事情办好。” 再者,西方国家一直喜欢给中国的出口贸易设置重重阻碍,但却一直希望中国的稀土出口“多多益善”。就当最近美国将一轮又一轮的关税大棒挥向中国的时候,在其长长的加征关税产品清单中,中国稀土却一直不在其列。 各国在稀土问题上也是相互博弈,多次展开“稀土大战”,中国在以往吃了不少亏,所幸近年来能够不断出击,美、日也开始忌惮中国在稀土领域的影响力。 稀土缘何成了一种战略资源?在稀土问题上,美、日、欧都曾怎样“围剿”中国?中国又该怎样进击?今天库叔就跟你聊一聊。 “一骑绝尘”的中国稀土 大多数人可能对稀土不太了解,并不知道稀土怎么就成了媲美石油的战略资源。 简单来说,稀土是一组典型的金属元素,其之所以异常珍贵,不仅因为储量稀少、不可再生、分离提纯和加工难度较大,更因为其广泛应用于农业、工业、军事等行业,是新材料制造的重要依托和关系尖端国防技术开发的关键性资源,被称为“万能之土”。 ——工业上,稀土是“维生素”。在荧光、磁性、激光、光纤通信、贮氢能源、超导等材料领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想替代稀土,除非有极其高超的技术,目前基本做不到。 ——军事上,稀土是“核心”。目前几乎所有高科技武器都有稀土的身影,且稀土材料常常位于高科技武器的核心部位。例如美国当年的“爱国者”导弹,正是在其制导系统中使用了约3公斤多的钐钴磁体和钕铁硼磁体,用于电子束聚焦,才能精确拦截来袭导弹,M1坦克的激光测距机、F-22战斗机的发动机及轻而坚固的机身等等都有赖于稀土,一位前美军军官甚至称:“海湾战争中那些匪夷所思的军事奇迹,以及美国在冷战之后,局部战争中所表现出的对战争进程非对称性控制能力,从一定意义上说,是稀土成就了这一切。” ——生活中,稀土“无处不在”。我们的手机屏、LED、电脑、数码相机……哪个没有使用稀土材料? 据说,当今世界每出现四种新技术,其中之一必与稀土有关! 如果没有稀土,世界将会怎样? 2009年9月28日的美国《华尔街日报》回答了这个问题——如果没有稀土,我们将不再有电视屏幕、电脑硬盘、光纤电缆、数码相机和大多数医疗成像设备。稀土是形成强力磁铁的元素,很少有人知道强力磁铁是美国国防库存所有导弹定向系统中至关重要的因素,没有稀土你就得告别航天发射和卫星,全球的炼油系统也会停转,稀土是未来人们将更加看重的战略性资源。 “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一语道出了中国稀土资源的地位。 放一张图来看,中国稀土矿的储量在世界简直“一骑绝尘”,2015年中国稀土储量为5500万吨,占世界总储量的42.3%,妥妥的是世界第一,中国也是唯一能够提供全部17种稀土金属的国家,特别是军事用途突出的重稀土,中国占有的份额更多。中国白云鄂博矿是世界最大的稀土矿山,占国内稀土资源储量的90%以上,号称“稀土之都”。与中国在这领域的垄断潜力相比,恐怕连掌握了全球69%石油贸易额的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也会自叹不如。 (NA表示没有产量,K表示产量较小,可忽略。数据来源:美国统计网) 中国稀土矿的储量与产量是如此的不匹配。从上图看,中国虽然稀土储量高,却远未达到“独占”的程度。但2015年全球稀土矿产量为12万吨,中国在其中就贡献了10.5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竟高达的87.5%! 在勘探不充分的情况下,全世界现有稀土可开采近1000年,意味着世界范围内稀土不那么稀缺。中国对全球稀土的影响力更多地集中于产量而非储量上。 真的被当成土卖了 中国稀土储量和产量遥遥领先,按理说,应该能左右世界稀土价格,从稀土出口中获利甚多吧? 事实正好相反! 中国稀土在曾经很长一段时间内以极低的价格被贱卖,其中的故事也恰恰就是一部血泪史,说起来沉重,听起来痛心。 20世纪60年代,由于国内稀土生产工艺和技术十分落后,那段时期是美国垄断了全球稀土资源的供给,我国只能低价向外国出口稀土矿,然后再高价进口稀土制品。一些国家把稀土生产技术作为高度机密对中国实行封锁,中国对于如此重要的矿产资源,只能把它当作一种最原始的原料贱卖给掌握核心开发利用技术的国家,严峻的现实迫使中国加快稀土分离和提纯技术的开发。 在关键时候,总有一些“脊梁”们挺身而出,1972年,“中国稀土之父”徐光宪开始了中国稀土分离提纯技术领域“前无古人”的尝试。17种稀土元素的化学性质极为相似,分离提纯十分困难,当时国际上稀土分离的主流选择是“离子交换法”和“分级结晶法”,两种方法分离成本均很高,提炼出的稀土元素纯度较低,不适合大规模的工业生产。 徐光宪等首次采用研究多年的萃取法技术,最终出色地完成了这项紧急军工任务,镨、钕分离系数打破了世界纪录,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用推拉体系高效率萃取分离稀土的工业生产。 1990年以后,“市场化改革”成为中国大地最炫目的字眼,中小国有企业普遍通过引进外资或民营资本等形式改制为民营企业,“利润最大化”成为公开的主张和行动的目标,“有水快流”则成为大多数生产企业的行动指南。 稀土行业是当时的高利润行业,地方企业和私营企业纷纷涌入,在计划体制下“中国稀土之父”徐光宪发明的生产工艺并没有获得专利保护,国有企业技术人员“跳槽”引发的技术外溢导致稀土生产门槛大幅降低,无数的稀土生产企业破土而出,在“对外开放”旗号下中国几乎采取的是开放生产、开放供应的政策,短期利润诱惑下中国稀土产量和出口量同步扩张。当时中国未意识到稀土资源的重要性和战略性,甚至以稀土出口作为获取外汇的主要来源。 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单一稀土产量约为20吨,2006年就达到了8万吨,约是80年代初的4000倍!中国稀土年产量已占世界稀土产量的90%;在巨大产能带动下,1990-2005年间中国稀土的出口量增长了近10倍,出口总量占全球的80%,成为全球稀土成品生产企业的主要资源供给地。 急剧增长的出口量背后,是不计其数的稀土企业展开的恶性竞争,相互杀价成为市场常态,导致国际稀土价格急剧下跌。1990-2005年,稀土矿石价位从11700美元/吨跌至7430美元/吨,国际单一稀土价格下降了30%-40%。价格下跌导致稀土生产企业更加依赖规模扩张,2005年时中国稀土冶炼分离年生产能力达到20万吨,已超过世界年工业需求量的一倍。 很难想象,作为战略性资源的稀土金属居然出现了恶性价格战,中国企业事实上是在敞开国门、不计成本地向世界供应战略性资源! 那时候,中国的稀土是真的被当成土来贱卖了。 美、日、欧趁机对中国“薅羊毛” 中国稀土产量急剧扩大、价格持续下跌的时候,为美日加快开发高技术稀土材料及相关产品创造了条件,也为这些国家的所谓“战略储备”提供了天赐良机。 他们开始加紧“薅”中国羊毛了。 在全球高科技电子、激光、通讯、超导等材料需求呈几何级增长的同时,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一方面不断加大稀土金属的技术创新,推出了大量依赖稀土资源的高科技军事装备和民用消费品,另一方面加快稀土资源的战略储备步伐。 90年代,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拥有稀土矿的国家普遍实行限制或停止开发本国稀土矿的政策,转而从我国进口作为战略储备。其实从上面的图表中我们能看出,美国的稀土储量为1300万吨,约占世界储量的10%,相对来说也很丰富,但美国并不开采自己的稀土矿,反而封存了国内最大的稀土矿芒廷帕斯矿,全面停止钼生产及其他稀土矿的开采,每年从我国大量进口稀土进行战略储备。 导致的结果是,目前美国、日本等国收购、储备的高质量单一稀土至少可供工业生产使用20年(有媒体报称超过40年),发达国家的资源品贸易和生产企业完全控制了国际稀土价格,而我国稀土储量则快速直线下降。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中国稀土储量十几年前接近全球总量的90%,到现在只有不到50%了。国土资源部数据显示,到2020年中国现代化所需的45种主要矿产资源中能保证需求的只有6种,按照目前的开采出口规模,再过30-50年中国将从钨矿、锑矿、稀土矿的资源大国变成小国。 对中国稀土工业做出巨大贡献的徐光宪院士曾痛心疾首地说:“稀土资源非常宝贵,特别像南方五省,都是非常宝贵的中重型稀土,工业储量150万吨,现在已经开采掉了90多万吨,只剩下60万吨,如果再不加以保护,按照现在的开采速度,10年就开采完了!到时候,我们就需要向美国和日本买,他们可能会以上百倍、上千倍的价格卖给我们!” 更让人痛心的是,我们敞开国门低价供应全世界稀土资源,不但没有换来美、日、欧等的理解和尊重,反而是变本加厉的索取。 当中国出于规范开采、保护环境等考虑采取了相应的出口配额、出口限制等措施来减少稀土出口后,美、日、欧纷纷坐不住了,从2009年就开始以中国原材料管制为由向世界贸易组织起诉。 2010年10月,稀土进口大国日本的驻华大使丹羽宇一郎就曾召集美、英、德、法等国大使,要求中国缓和对稀土元素的出口规制。当年12月,在中国公布了2011年第一批稀土出口配额后,美、日、欧纷纷“表示忧虑”。 7月5日,世贸组织发布中国9种原材料出口限制违规后,作为申诉方之一的欧盟当天立即发表声明表示欢迎。 美、日、欧等也一直指责中国的稀土出口限制推高了国际市场价格,损害了西方企业数以十亿美元计的贸易量。欧盟还抱怨,受中国限制原材料出口政策影响的企业产值约占欧盟工业总产值的4%,涉及就业人口约50万。因此,它们认为应该趁热打铁,继续起诉中国稀土出口限制违规,从而保证各国对稀土的需求。 此后几年,美、日、欧也不时的到WTO就稀土限制出口问题起诉中国,WTO基本都判中国败诉。 有学者表示,“(稀土)全球一年只需要12万吨,这是非常小的用量,其中还有很多是被有战略远见的国家储备起来的……真正需要(稀土)的那些应用强国早就以低价大量储备了中国的稀土,所以现在中国对稀土的调控根本不会威胁到它们。它们大肆炒作,其实是想让中国继续以不合理的廉价供给他们稀土,同时消耗中国具有独特优势的战略资源……这正是几个稀土进口大国与中国较量的手法。” 这种强盗逻辑甚至连他们自己人也看不下去了。德国《南德意志报》就刊发评论指出,西方发达国家对世贸组织判决的欢呼是不合适的甚至是虚伪的,因为在很多年里,全世界都得益于中国以极低的价格提供稀土。 美国经济战略研究所所长普雷斯托维茨认为,中国限制稀土出口的长远经济战略在于摆脱纯粹的大宗商品供应商的身份,生产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和高技术熟练程度的产品。历史上英、美都这么做过,用这种方法变富的国家现在认为这样的事情不合规矩,这听起来很没道理。 稀土万万不能再贱卖了! 稀土过度开采,低价出口带来的除了战略资源流失、环境遭到破坏、在WTO“有苦说不出”等问题之外,还有“资源诅咒”。 我们都知道,发达国家经济崛起的秘诀之一就在于,重要资源作为生产所必需的原材料被投入到了当时的高端经济活动之中。也就是说,好钢一定要用在刀刃上,从经济史来看,重要自然资源在发达国家工业化起飞阶段几乎都起到过巨大的推动作用。 比如,作为第一次工业革命基础能源的煤炭,密集分布于英国工业区的矿床之中,为早期英国工业革命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畅销书《当中国统治世界》的作者马丁·雅克就认为,19世纪在英国而不是其他国家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就是英国当时发现了大量煤炭,从而破除了工业化的能源瓶颈。而在美国,土地、矿藏和森林等资源的丰富是南北战争之后有利于美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特征之一。 发达国家也无一不重视重要资源在工业化崛起中的巨大作用,他们在历史上都是严格限制甚至禁止国内未经加工的原材料出口的。例如从15世纪晚期开始,为了发展当时作为国际竞争支柱产业的羊毛纺织业,英国政府曾制订了严刑峻法:除羊毛之外,绵羊、毛线、精纺毛纱、漂泥等都在禁止出口的清单上。法律的实施十分严厉,首犯者要被砍去左手,再犯者则被处死。 在限制国内资源出口的同时,发达国家还尽可能地控制原材料来源,建立殖民地就是达到这一目标的主要手段。通过向殖民地“进口原材料、出口制成品”,英国成功崛起为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并长期维持着世界霸主地位。美国后来正是效仿了英国这种“进口原材料、出口制成品”的重商主义政策,才逐步取代了英国的世界霸主地位。时至今日,美国深深受到这种政策的影响,比如,20世纪七八十年代通过新自由主义政策迫使拉美国家放弃工业化而恢复原材料出口。 英美的崛起都是把最重要的自然资源投入到了代表最先进生产力的生产活动中去了,由此也抓住了以煤炭和石油为主要能源的两次技术革命而一跃成为了世界霸主,再看看那些成功跃过“资源诅咒”陷阱的国家,也基本都是有意识地采取了这样的策略。 再看看历史上的西班牙,曾因从美洲殖民地掠夺了大量金银而暴富,但由于没有成型的工业体系,西班牙当时不得不出口其自然资源等初级产品获取他国工业制成品,从而导致了国家的衰败。西班牙财政大臣路易斯·奥蒂斯在1558年致国王菲利普二世的一份备忘录中曾写道,“(荷兰人)只花1个佛罗林货币来购买来自西班牙和西印度群岛的原材料,特别是丝绸、铁和染料,而他们却以10至100佛罗林的价格将制成品返销西班牙。通过这种方法,欧洲的其他国家给西班牙带来的羞辱要远远大于西班牙强加给印第安人的侮辱。西班牙人以价值大致相等的小饰品去交换(印第安人的)金银,却以天价回购自己的原材料,这使西班牙人成了整个欧洲的笑柄”。 可见,出口初级资源不仅无法致富,反而很可能导致一个强大国家的衰落。当今大量存在的所谓“资源诅咒”现象也表明,许多资源丰富的国家并没有通过这种方式致富,相反却产生了严重的经济和社会问题。 我国虽然不是以出口自然资源为主的经济体,但是“资源诅咒”现象已在我国稀土等稀有金属行业普遍存在,长期以来,国家利益、地方利益和个人私欲在稀土等稀有金属资源问题上始终无法统一,使得我国稀土非但无法像中东石油那样获得高额利润,反而被美、日等一些国家处心积虑地大量贱购。 更为严重的是,我国稀土行业内的技术进步大多发生在外资不太感兴趣或者利润较低的稀土开采、提炼和深加工等初级生产环节,而在再往上的高端应用领域中,则几乎看不到我国的身影,目前基本上已经被外资所把持,于是从原材料到制成品的稀土定价权就被牢牢握在了外国人手里。另外,这种技术进步也为外国掏空我国廉价的稀土资源大开方便之门。 稀土的战略性地位目前无论在军事还是工业、农业上都难以被替代,这就意味着至少在未来新技术革命之后的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稀土在高端生产活动中的重要地位都将难以撼动,其技术应用领域也将是各国抓住高端生产活动的“兵家必争之地”。目前美国认定的35个战略元素和日本选定的26个高技术元素中,都包括了全部稀土元素;日、英、法、德等工业发达国家都缺乏稀土资源,但它们都拥有世界一流的稀土应用技术。这些国家都把稀土看作是对本国经济和技术发展有着至关重要作用的战略元素。 所以,稀土万万不能再继续贱卖了! 如何充分利用我国在稀有金属资源上这种独一无二的垄断地位,抓住即将到来的新技术革命的难得机遇,将丰富且便宜的稀土资源投入到我国而不是别国的新能源、新材料的研发应用等高质量生产环节上,是我们下一步对于稀土等稀有金属资源利用最应该努力的方向,也是唯一方向。 所幸近几年,中国在“稀土大战”中逐渐反击,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一是接连整顿稀土行业秩序。2017年6月,工信部稀土办公室成立整顿稀土行业秩序专家组,拟常态化打击稀土违法违规生产行为,同时广西、江西、山西等地也纷纷推进打击稀土违法违规专项行动。“常态化”的打击关闭了大量不合规的开采点,将会让“黑稀土”无处遁形。 二是对稀土企业不断进行整合。我国此前已经成立了六大稀土集团(中铝公司、北方稀土、厦门钨业、中国五矿、广东稀土、南方稀土),此后也对稀土企业进行不断整合,对集团旗下冶炼回收企业严格管控。目前整合后的六大稀土集团规模效应已经逐步显现。六大集团市场份额不断提升,在市场定价上具有一定的话语权,这对行情走暖也具有积极影响。 三是中国稀土企业也在开拓海外资源。最典型的就是2017年7月11日,中国稀土企业盛和资源联合海外其他企业对美国唯一稀土矿芒廷帕斯矿的收购获得当地法院获批,这也是上文我们提到的美国封存的那个稀土矿,这下美国急了,美国媒体报道称,美国相关负责人此前与特朗普首席战略师班农会面,希望说服其将芒廷帕斯矿国有化,因该稀土矿山拥有军事用途。 四是对稀土进行战略储备。2011年,“国家战略储备”这一概念第一次被上升到国家层面和公众见面,国家战略储备体系是多维度的,国务院表示,我国稀土战略体系包括国家储备与企业(商业)储备、实物储备和资源(地)储备相结合的方式在内的两种战略储备。 这一系列的举措必然会让中国在稀土定价上更有话语权,也能进一步保障我国的稀土资源安全。这也让美日等国急了,美国《福布斯》发表文章称,“中国减少或停止出口稀土元素的能力将对美国制造业及其整体经济带来灾难性后果……它们对美国国防和科技产品至关重要。” 而借着2010年9月中日钓鱼岛海域撞船事件,中国打出外交牌,限制向日本的稀土出口。由于接近90%的稀土需求依赖中国供应,日本立时出现短缺,产业界陷入极大混乱。虽然此后日本不断开拓进口地减轻对中国稀土的依赖,比如从越南、印度等地进口稀土,但中国毕竟是世界稀土供应的大头,东京大学生产技术研究所特任教授冈部彻指出:“日本企业采购稀土时被中国掐住软肋的状况依旧没有改变。” 本文来源:牛弹琴(ID:bullpiano),作者:库叔,原文来自:瞭望智库(zhczyj) 以下说法不符合文章观点的是()b8b1fea3889b5fb084c96402792016f8.JPG

    中国的稀土究竟有多重要? 来源:牛弹琴 2019-05-2208:03 中国稀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以极低的价格被贱卖,其中的故事就是一部血泪史。说起来沉重,听起来痛心。 5月20日,A股稀土板块出现涨停潮,成为20日A股市场最大亮点。 单看这条新闻似乎说明不了什么,但如果联系到最近几年中国稀土行业整顿的不断推进、稀土价格的稳步上涨、开启稀土资源储备库以及中国稀土企业通过并购开拓海外资源等一系列事件,那就很能说明一个问题:中国在“稀土之战”中要占据主动了! 可能有人觉得,区区稀土,充其量就是一种资源,有这么重要吗? 当然重要! 早在1992年邓小平在南巡时就曾提到:“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中国稀土资源占全世界已知储量的80%,其地位可与中东的石油相比,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一定要把稀土的事情办好。” 再者,西方国家一直喜欢给中国的出口贸易设置重重阻碍,但却一直希望中国的稀土出口“多多益善”。就当最近美国将一轮又一轮的关税大棒挥向中国的时候,在其长长的加征关税产品清单中,中国稀土却一直不在其列。 各国在稀土问题上也是相互博弈,多次展开“稀土大战”,中国在以往吃了不少亏,所幸近年来能够不断出击,美、日也开始忌惮中国在稀土领域的影响力。 稀土缘何成了一种战略资源?在稀土问题上,美、日、欧都曾怎样“围剿”中国?中国又该怎样进击?今天库叔就跟你聊一聊。 “一骑绝尘”的中国稀土 大多数人可能对稀土不太了解,并不知道稀土怎么就成了媲美石油的战略资源。 简单来说,稀土是一组典型的金属元素,其之所以异常珍贵,不仅因为储量稀少、不可再生、分离提纯和加工难度较大,更因为其广泛应用于农业、工业、军事等行业,是新材料制造的重要依托和关系尖端国防技术开发的关键性资源,被称为“万能之土”。 ——工业上,稀土是“维生素”。在荧光、磁性、激光、光纤通信、贮氢能源、超导等材料领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想替代稀土,除非有极其高超的技术,目前基本做不到。 ——军事上,稀土是“核心”。目前几乎所有高科技武器都有稀土的身影,且稀土材料常常位于高科技武器的核心部位。例如美国当年的“爱国者”导弹,正是在其制导系统中使用了约3公斤多的钐钴磁体和钕铁硼磁体,用于电子束聚焦,才能精确拦截来袭导弹,M1坦克的激光测距机、F-22战斗机的发动机及轻而坚固的机身等等都有赖于稀土,一位前美军军官甚至称:“海湾战争中那些匪夷所思的军事奇迹,以及美国在冷战之后,局部战争中所表现出的对战争进程非对称性控制能力,从一定意义上说,是稀土成就了这一切。” ——生活中,稀土“无处不在”。我们的手机屏、LED、电脑、数码相机……哪个没有使用稀土材料? 据说,当今世界每出现四种新技术,其中之一必与稀土有关! 如果没有稀土,世界将会怎样? 2009年9月28日的美国《华尔街日报》回答了这个问题——如果没有稀土,我们将不再有电视屏幕、电脑硬盘、光纤电缆、数码相机和大多数医疗成像设备。稀土是形成强力磁铁的元素,很少有人知道强力磁铁是美国国防库存所有导弹定向系统中至关重要的因素,没有稀土你就得告别航天发射和卫星,全球的炼油系统也会停转,稀土是未来人们将更加看重的战略性资源。 “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一语道出了中国稀土资源的地位。 放一张图来看,中国稀土矿的储量在世界简直“一骑绝尘”,2015年中国稀土储量为5500万吨,占世界总储量的42.3%,妥妥的是世界第一,中国也是唯一能够提供全部17种稀土金属的国家,特别是军事用途突出的重稀土,中国占有的份额更多。中国白云鄂博矿是世界最大的稀土矿山,占国内稀土资源储量的90%以上,号称“稀土之都”。与中国在这领域的垄断潜力相比,恐怕连掌握了全球69%石油贸易额的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也会自叹不如。 (NA表示没有产量,K表示产量较小,可忽略。数据来源:美国统计网) 中国稀土矿的储量与产量是如此的不匹配。从上图看,中国虽然稀土储量高,却远未达到“独占”的程度。但2015年全球稀土矿产量为12万吨,中国在其中就贡献了10.5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竟高达的87.5%! 在勘探不充分的情况下,全世界现有稀土可开采近1000年,意味着世界范围内稀土不那么稀缺。中国对全球稀土的影响力更多地集中于产量而非储量上。 真的被当成土卖了 中国稀土储量和产量遥遥领先,按理说,应该能左右世界稀土价格,从稀土出口中获利甚多吧? 事实正好相反! 中国稀土在曾经很长一段时间内以极低的价格被贱卖,其中的故事也恰恰就是一部血泪史,说起来沉重,听起来痛心。 20世纪60年代,由于国内稀土生产工艺和技术十分落后,那段时期是美国垄断了全球稀土资源的供给,我国只能低价向外国出口稀土矿,然后再高价进口稀土制品。一些国家把稀土生产技术作为高度机密对中国实行封锁,中国对于如此重要的矿产资源,只能把它当作一种最原始的原料贱卖给掌握核心开发利用技术的国家,严峻的现实迫使中国加快稀土分离和提纯技术的开发。 在关键时候,总有一些“脊梁”们挺身而出,1972年,“中国稀土之父”徐光宪开始了中国稀土分离提纯技术领域“前无古人”的尝试。17种稀土元素的化学性质极为相似,分离提纯十分困难,当时国际上稀土分离的主流选择是“离子交换法”和“分级结晶法”,两种方法分离成本均很高,提炼出的稀土元素纯度较低,不适合大规模的工业生产。 徐光宪等首次采用研究多年的萃取法技术,最终出色地完成了这项紧急军工任务,镨、钕分离系数打破了世界纪录,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用推拉体系高效率萃取分离稀土的工业生产。 1990年以后,“市场化改革”成为中国大地最炫目的字眼,中小国有企业普遍通过引进外资或民营资本等形式改制为民营企业,“利润最大化”成为公开的主张和行动的目标,“有水快流”则成为大多数生产企业的行动指南。 稀土行业是当时的高利润行业,地方企业和私营企业纷纷涌入,在计划体制下“中国稀土之父”徐光宪发明的生产工艺并没有获得专利保护,国有企业技术人员“跳槽”引发的技术外溢导致稀土生产门槛大幅降低,无数的稀土生产企业破土而出,在“对外开放”旗号下中国几乎采取的是开放生产、开放供应的政策,短期利润诱惑下中国稀土产量和出口量同步扩张。当时中国未意识到稀土资源的重要性和战略性,甚至以稀土出口作为获取外汇的主要来源。 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单一稀土产量约为20吨,2006年就达到了8万吨,约是80年代初的4000倍!中国稀土年产量已占世界稀土产量的90%;在巨大产能带动下,1990-2005年间中国稀土的出口量增长了近10倍,出口总量占全球的80%,成为全球稀土成品生产企业的主要资源供给地。 急剧增长的出口量背后,是不计其数的稀土企业展开的恶性竞争,相互杀价成为市场常态,导致国际稀土价格急剧下跌。1990-2005年,稀土矿石价位从11700美元/吨跌至7430美元/吨,国际单一稀土价格下降了30%-40%。价格下跌导致稀土生产企业更加依赖规模扩张,2005年时中国稀土冶炼分离年生产能力达到20万吨,已超过世界年工业需求量的一倍。 很难想象,作为战略性资源的稀土金属居然出现了恶性价格战,中国企业事实上是在敞开国门、不计成本地向世界供应战略性资源! 那时候,中国的稀土是真的被当成土来贱卖了。 美、日、欧趁机对中国“薅羊毛” 中国稀土产量急剧扩大、价格持续下跌的时候,为美日加快开发高技术稀土材料及相关产品创造了条件,也为这些国家的所谓“战略储备”提供了天赐良机。 他们开始加紧“薅”中国羊毛了。 在全球高科技电子、激光、通讯、超导等材料需求呈几何级增长的同时,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一方面不断加大稀土金属的技术创新,推出了大量依赖稀土资源的高科技军事装备和民用消费品,另一方面加快稀土资源的战略储备步伐。 90年代,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拥有稀土矿的国家普遍实行限制或停止开发本国稀土矿的政策,转而从我国进口作为战略储备。其实从上面的图表中我们能看出,美国的稀土储量为1300万吨,约占世界储量的10%,相对来说也很丰富,但美国并不开采自己的稀土矿,反而封存了国内最大的稀土矿芒廷帕斯矿,全面停止钼生产及其他稀土矿的开采,每年从我国大量进口稀土进行战略储备。 导致的结果是,目前美国、日本等国收购、储备的高质量单一稀土至少可供工业生产使用20年(有媒体报称超过40年),发达国家的资源品贸易和生产企业完全控制了国际稀土价格,而我国稀土储量则快速直线下降。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中国稀土储量十几年前接近全球总量的90%,到现在只有不到50%了。国土资源部数据显示,到2020年中国现代化所需的45种主要矿产资源中能保证需求的只有6种,按照目前的开采出口规模,再过30-50年中国将从钨矿、锑矿、稀土矿的资源大国变成小国。 对中国稀土工业做出巨大贡献的徐光宪院士曾痛心疾首地说:“稀土资源非常宝贵,特别像南方五省,都是非常宝贵的中重型稀土,工业储量150万吨,现在已经开采掉了90多万吨,只剩下60万吨,如果再不加以保护,按照现在的开采速度,10年就开采完了!到时候,我们就需要向美国和日本买,他们可能会以上百倍、上千倍的价格卖给我们!” 更让人痛心的是,我们敞开国门低价供应全世界稀土资源,不但没有换来美、日、欧等的理解和尊重,反而是变本加厉的索取。 当中国出于规范开采、保护环境等考虑采取了相应的出口配额、出口限制等措施来减少稀土出口后,美、日、欧纷纷坐不住了,从2009年就开始以中国原材料管制为由向世界贸易组织起诉。 2010年10月,稀土进口大国日本的驻华大使丹羽宇一郎就曾召集美、英、德、法等国大使,要求中国缓和对稀土元素的出口规制。当年12月,在中国公布了2011年第一批稀土出口配额后,美、日、欧纷纷“表示忧虑”。 7月5日,世贸组织发布中国9种原材料出口限制违规后,作为申诉方之一的欧盟当天立即发表声明表示欢迎。 美、日、欧等也一直指责中国的稀土出口限制推高了国际市场价格,损害了西方企业数以十亿美元计的贸易量。欧盟还抱怨,受中国限制原材料出口政策影响的企业产值约占欧盟工业总产值的4%,涉及就业人口约50万。因此,它们认为应该趁热打铁,继续起诉中国稀土出口限制违规,从而保证各国对稀土的需求。 此后几年,美、日、欧也不时的到WTO就稀土限制出口问题起诉中国,WTO基本都判中国败诉。 有学者表示,“(稀土)全球一年只需要12万吨,这是非常小的用量,其中还有很多是被有战略远见的国家储备起来的……真正需要(稀土)的那些应用强国早就以低价大量储备了中国的稀土,所以现在中国对稀土的调控根本不会威胁到它们。它们大肆炒作,其实是想让中国继续以不合理的廉价供给他们稀土,同时消耗中国具有独特优势的战略资源……这正是几个稀土进口大国与中国较量的手法。” 这种强盗逻辑甚至连他们自己人也看不下去了。德国《南德意志报》就刊发评论指出,西方发达国家对世贸组织判决的欢呼是不合适的甚至是虚伪的,因为在很多年里,全世界都得益于中国以极低的价格提供稀土。 美国经济战略研究所所长普雷斯托维茨认为,中国限制稀土出口的长远经济战略在于摆脱纯粹的大宗商品供应商的身份,生产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和高技术熟练程度的产品。历史上英、美都这么做过,用这种方法变富的国家现在认为这样的事情不合规矩,这听起来很没道理。 稀土万万不能再贱卖了! 稀土过度开采,低价出口带来的除了战略资源流失、环境遭到破坏、在WTO“有苦说不出”等问题之外,还有“资源诅咒”。 我们都知道,发达国家经济崛起的秘诀之一就在于,重要资源作为生产所必需的原材料被投入到了当时的高端经济活动之中。也就是说,好钢一定要用在刀刃上,从经济史来看,重要自然资源在发达国家工业化起飞阶段几乎都起到过巨大的推动作用。 比如,作为第一次工业革命基础能源的煤炭,密集分布于英国工业区的矿床之中,为早期英国工业革命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畅销书《当中国统治世界》的作者马丁·雅克就认为,19世纪在英国而不是其他国家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就是英国当时发现了大量煤炭,从而破除了工业化的能源瓶颈。而在美国,土地、矿藏和森林等资源的丰富是南北战争之后有利于美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特征之一。 发达国家也无一不重视重要资源在工业化崛起中的巨大作用,他们在历史上都是严格限制甚至禁止国内未经加工的原材料出口的。例如从15世纪晚期开始,为了发展当时作为国际竞争支柱产业的羊毛纺织业,英国政府曾制订了严刑峻法:除羊毛之外,绵羊、毛线、精纺毛纱、漂泥等都在禁止出口的清单上。法律的实施十分严厉,首犯者要被砍去左手,再犯者则被处死。 在限制国内资源出口的同时,发达国家还尽可能地控制原材料来源,建立殖民地就是达到这一目标的主要手段。通过向殖民地“进口原材料、出口制成品”,英国成功崛起为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并长期维持着世界霸主地位。美国后来正是效仿了英国这种“进口原材料、出口制成品”的重商主义政策,才逐步取代了英国的世界霸主地位。时至今日,美国深深受到这种政策的影响,比如,20世纪七八十年代通过新自由主义政策迫使拉美国家放弃工业化而恢复原材料出口。 英美的崛起都是把最重要的自然资源投入到了代表最先进生产力的生产活动中去了,由此也抓住了以煤炭和石油为主要能源的两次技术革命而一跃成为了世界霸主,再看看那些成功跃过“资源诅咒”陷阱的国家,也基本都是有意识地采取了这样的策略。 再看看历史上的西班牙,曾因从美洲殖民地掠夺了大量金银而暴富,但由于没有成型的工业体系,西班牙当时不得不出口其自然资源等初级产品获取他国工业制成品,从而导致了国家的衰败。西班牙财政大臣路易斯·奥蒂斯在1558年致国王菲利普二世的一份备忘录中曾写道,“(荷兰人)只花1个佛罗林货币来购买来自西班牙和西印度群岛的原材料,特别是丝绸、铁和染料,而他们却以10至100佛罗林的价格将制成品返销西班牙。通过这种方法,欧洲的其他国家给西班牙带来的羞辱要远远大于西班牙强加给印第安人的侮辱。西班牙人以价值大致相等的小饰品去交换(印第安人的)金银,却以天价回购自己的原材料,这使西班牙人成了整个欧洲的笑柄”。 可见,出口初级资源不仅无法致富,反而很可能导致一个强大国家的衰落。当今大量存在的所谓“资源诅咒”现象也表明,许多资源丰富的国家并没有通过这种方式致富,相反却产生了严重的经济和社会问题。 我国虽然不是以出口自然资源为主的经济体,但是“资源诅咒”现象已在我国稀土等稀有金属行业普遍存在,长期以来,国家利益、地方利益和个人私欲在稀土等稀有金属资源问题上始终无法统一,使得我国稀土非但无法像中东石油那样获得高额利润,反而被美、日等一些国家处心积虑地大量贱购。 更为严重的是,我国稀土行业内的技术进步大多发生在外资不太感兴趣或者利润较低的稀土开采、提炼和深加工等初级生产环节,而在再往上的高端应用领域中,则几乎看不到我国的身影,目前基本上已经被外资所把持,于是从原材料到制成品的稀土定价权就被牢牢握在了外国人手里。另外,这种技术进步也为外国掏空我国廉价的稀土资源大开方便之门。 稀土的战略性地位目前无论在军事还是工业、农业上都难以被替代,这就意味着至少在未来新技术革命之后的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稀土在高端生产活动中的重要地位都将难以撼动,其技术应用领域也将是各国抓住高端生产活动的“兵家必争之地”。目前美国认定的35个战略元素和日本选定的26个高技术元素中,都包括了全部稀土元素;日、英、法、德等工业发达国家都缺乏稀土资源,但它们都拥有世界一流的稀土应用技术。这些国家都把稀土看作是对本国经济和技术发展有着至关重要作用的战略元素。 所以,稀土万万不能再继续贱卖了! 如何充分利用我国在稀有金属资源上这种独一无二的垄断地位,抓住即将到来的新技术革命的难得机遇,将丰富且便宜的稀土资源投入到我国而不是别国的新能源、新材料的研发应用等高质量生产环节上,是我们下一步对于稀土等稀有金属资源利用最应该努力的方向,也是唯一方向。 所幸近几年,中国在“稀土大战”中逐渐反击,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一是接连整顿稀土行业秩序。2017年6月,工信部稀土办公室成立整顿稀土行业秩序专家组,拟常态化打击稀土违法违规生产行为,同时广西、江西、山西等地也纷纷推进打击稀土违法违规专项行动。“常态化”的打击关闭了大量不合规的开采点,将会让“黑稀土”无处遁形。 二是对稀土企业不断进行整合。我国此前已经成立了六大稀土集团(中铝公司、北方稀土、厦门钨业、中国五矿、广东稀土、南方稀土),此后也对稀土企业进行不断整合,对集团旗下冶炼回收企业严格管控。目前整合后的六大稀土集团规模效应已经逐步显现。六大集团市场份额不断提升,在市场定价上具有一定的话语权,这对行情走暖也具有积极影响。 三是中国稀土企业也在开拓海外资源。最典型的就是2017年7月11日,中国稀土企业盛和资源联合海外其他企业对美国唯一稀土矿芒廷帕斯矿的收购获得当地法院获批,这也是上文我们提到的美国封存的那个稀土矿,这下美国急了,美国媒体报道称,美国相关负责人此前与特朗普首席战略师班农会面,希望说服其将芒廷帕斯矿国有化,因该稀土矿山拥有军事用途。 四是对稀土进行战略储备。2011年,“国家战略储备”这一概念第一次被上升到国家层面和公众见面,国家战略储备体系是多维度的,国务院表示,我国稀土战略体系包括国家储备与企业(商业)储备、实物储备和资源(地)储备相结合的方式在内的两种战略储备。 这一系列的举措必然会让中国在稀土定价上更有话语权,也能进一步保障我国的稀土资源安全。这也让美日等国急了,美国《福布斯》发表文章称,“中国减少或停止出口稀土元素的能力将对美国制造业及其整体经济带来灾难性后果……它们对美国国防和科技产品至关重要。” 而借着2010年9月中日钓鱼岛海域撞船事件,中国打出外交牌,限制向日本的稀土出口。由于接近90%的稀土需求依赖中国供应,日本立时出现短缺,产业界陷入极大混乱。虽然此后日本不断开拓进口地减轻对中国稀土的依赖,比如从越南、印度等地进口稀土,但中国毕竟是世界稀土供应的大头,东京大学生产技术研究所特任教授冈部彻指出:“日本企业采购稀土时被中国掐住软肋的状况依旧没有改变。” 本文来源:牛弹琴(ID:bullpiano),作者:库叔,原文来自:瞭望智库(zhczyj) 以下说法不符合文章观点的是()b8b1fea3889b5fb084c96402792016f8.JPG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