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4 问题

    你从下面这两句词中读到什么?“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一阶落花微雨,一怀旧事怅恨。

    你从下面这两句词中读到什么?“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一阶落花微雨,一怀旧事怅恨。

  • 2021-04-14 问题

    “暗想当年,节物风流,人情和美,但成怅恨。……古人有梦游华胥之国,其乐无涯者,仆...陈,表达自己写作此书的写作的动机和目的。

    “暗想当年,节物风流,人情和美,但成怅恨。……古人有梦游华胥之国,其乐无涯者,仆...陈,表达自己写作此书的写作的动机和目的。

  • 2022-05-28 问题

    对李商隐的《锦瑟》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首联中的“五十弦”并非实指,作者只是借锦瑟的弦之多来遣词达意而已。 B: 颔联中诗人用“望帝啼春”的典故来表达对春天来临的向往,充满了欢快、喜悦之情。 C: 颈联“蓝田日暖”和“沧海月明”对仗,造成强烈的对比。诗人以为阴阳冷暖、美玉明珠,虽然境界不同,但怅恨是一样的。 D: 尾联明确提出:如此情怀,岂待今朝回忆,始感无限怅恨,即在当时,早已是令人不胜怅惘了。以多层曲折来说明那种怅惘的痛苦心情。

    对李商隐的《锦瑟》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首联中的“五十弦”并非实指,作者只是借锦瑟的弦之多来遣词达意而已。 B: 颔联中诗人用“望帝啼春”的典故来表达对春天来临的向往,充满了欢快、喜悦之情。 C: 颈联“蓝田日暖”和“沧海月明”对仗,造成强烈的对比。诗人以为阴阳冷暖、美玉明珠,虽然境界不同,但怅恨是一样的。 D: 尾联明确提出:如此情怀,岂待今朝回忆,始感无限怅恨,即在当时,早已是令人不胜怅惘了。以多层曲折来说明那种怅惘的痛苦心情。

  • 2022-10-26 问题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是______。 ①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②冠切云之崔嵬 ③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④顷之,烟炎张天 A: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B: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C: 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D: 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是______。 ①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②冠切云之崔嵬 ③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④顷之,烟炎张天 A: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B: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C: 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D: 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 2022-05-30 问题

    <p>“暗想当年,节物风流,人情和美,但成怅恨。……古人有梦游华胥之国,其乐无涯者,仆今追念,回首怅然,岂非华胥之梦觉哉?目之曰《梦华录》。”这是宋代学者( )在其《东京梦华录序》中的自陈,表达自己写作此书的写作的动机和目的。</p>

    <p>“暗想当年,节物风流,人情和美,但成怅恨。……古人有梦游华胥之国,其乐无涯者,仆今追念,回首怅然,岂非华胥之梦觉哉?目之曰《梦华录》。”这是宋代学者( )在其《东京梦华录序》中的自陈,表达自己写作此书的写作的动机和目的。</p>

  • 2022-05-30 问题

    中国大学MOOC: “暗想当年,节物风流,人情和美,但成怅恨。……古人有梦游华胥之国,其乐无涯者,仆今追念,回首怅然,岂非华胥之梦觉哉?目之曰《梦华录》。”这是宋代学者( )在其《东京梦华录序》中的自陈,表达自己写作此书的写作的动机和目的。

    中国大学MOOC: “暗想当年,节物风流,人情和美,但成怅恨。……古人有梦游华胥之国,其乐无涯者,仆今追念,回首怅然,岂非华胥之梦觉哉?目之曰《梦华录》。”这是宋代学者( )在其《东京梦华录序》中的自陈,表达自己写作此书的写作的动机和目的。

  • 2022-05-30 问题

    “暗想当年,节物风流,人情和美,但成怅恨。……古人有梦游华胥之国,其乐无涯者,仆今追念,回首怅然,岂非华胥之梦觉哉?目之曰《梦华录》。”这是宋代学者( )在其《东京梦华录序》中的自陈,表达自己写作此书的写作的动机和目的。 A: 孟元老 B: 周密 C: 辛弃疾 D: 陈与义

    “暗想当年,节物风流,人情和美,但成怅恨。……古人有梦游华胥之国,其乐无涯者,仆今追念,回首怅然,岂非华胥之梦觉哉?目之曰《梦华录》。”这是宋代学者( )在其《东京梦华录序》中的自陈,表达自己写作此书的写作的动机和目的。 A: 孟元老 B: 周密 C: 辛弃疾 D: 陈与义

  • 2022-05-30 问题

    “暗想当年,节物风流,人情和美,但成怅恨。……古人有梦游华胥之国,其乐无涯者,仆今追念,回首怅然,岂非华胥之梦觉哉?目之曰《梦华录》。”这是宋代学者( )在其《东京梦华录序》中的自陈,表达自己写作此书的写作的动机和目的。 A: 梦元老 B: 周密 C: 辛弃疾 D: 陈与义

    “暗想当年,节物风流,人情和美,但成怅恨。……古人有梦游华胥之国,其乐无涯者,仆今追念,回首怅然,岂非华胥之梦觉哉?目之曰《梦华录》。”这是宋代学者( )在其《东京梦华录序》中的自陈,表达自己写作此书的写作的动机和目的。 A: 梦元老 B: 周密 C: 辛弃疾 D: 陈与义

  • 2022-05-29 问题

    下列对于词作内容理解不确切的一项是() A: 词人通过描绘春残花谢的自然现象,抒写了人生失意的无限怅恨。这首词是李煜的早期代表词作之一。 B: 词的上阕,描写在寒雨疾风的摧残之下,林花凋谢,春去匆匆。字里行间,寄寓着词人因感到人生短促,好景不长而产生的极度的哀伤。 C: 词的下阕,抒写了好景不再的哀愁和人生痛苦的怨恨。 D: 这首词语言清新、情调哀怨,情景交融。

    下列对于词作内容理解不确切的一项是() A: 词人通过描绘春残花谢的自然现象,抒写了人生失意的无限怅恨。这首词是李煜的早期代表词作之一。 B: 词的上阕,描写在寒雨疾风的摧残之下,林花凋谢,春去匆匆。字里行间,寄寓着词人因感到人生短促,好景不长而产生的极度的哀伤。 C: 词的下阕,抒写了好景不再的哀愁和人生痛苦的怨恨。 D: 这首词语言清新、情调哀怨,情景交融。

  • 2022-06-04 问题

    6.下列对《虞美人》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指的是“春花秋月”,即美好的风景。“何时了”,写出词人怕见春花秋月的心情。 B: “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写出词人怕见春花秋月,偏偏东风又来,春花又开,表现了词人的无助与无奈、痛苦与悲哀。 C: “只是朱颜改”中的“只是”,以叹惋之气,传出了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之感。 D: 这首词中,“又东风”“应犹在”呼应“何时了”,“不堪回首”“朱颜改”呼应“往事”,形象逼真地传达出词人内心的波涛起伏和忧思难平。

    6.下列对《虞美人》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指的是“春花秋月”,即美好的风景。“何时了”,写出词人怕见春花秋月的心情。 B: “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写出词人怕见春花秋月,偏偏东风又来,春花又开,表现了词人的无助与无奈、痛苦与悲哀。 C: “只是朱颜改”中的“只是”,以叹惋之气,传出了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之感。 D: 这首词中,“又东风”“应犹在”呼应“何时了”,“不堪回首”“朱颜改”呼应“往事”,形象逼真地传达出词人内心的波涛起伏和忧思难平。

  •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