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3年Michaelis和Menten提出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关系的数学方程式,简称__。
1913年Michaelis和Menten提出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关系的数学方程式,简称__。
1913年Michaelis和Menten提出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关系的数学方程式,简称__。
1913年Michaelis和Menten提出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关系的数学方程式,简称__。
药物的溶出速率可用下列哪一方程表示 A: Noyes-Whitney方程 B: Handerson-Hasselbaleh方程 C: Fieks定律 D: Miehaelis-Menten方程 E: Higuehi方程
药物的溶出速率可用下列哪一方程表示 A: Noyes-Whitney方程 B: Handerson-Hasselbaleh方程 C: Fieks定律 D: Miehaelis-Menten方程 E: Higuehi方程
1913年,Michaelis和Menten归纳出一个反映酶促反应____与底物____关系的数学方程式。P.83
1913年,Michaelis和Menten归纳出一个反映酶促反应____与底物____关系的数学方程式。P.83
推导 Michaelis - Menten 方程时,假设之一是随底物转变为产物,酶-底物复合物的浓度不断下降。
推导 Michaelis - Menten 方程时,假设之一是随底物转变为产物,酶-底物复合物的浓度不断下降。
提出锁钥假说的科学家是______。 A: Pehr Edman B: Leonor Michaelis and Maud Menten C: Daniel E. Koshland D: Emil Fischer
提出锁钥假说的科学家是______。 A: Pehr Edman B: Leonor Michaelis and Maud Menten C: Daniel E. Koshland D: Emil Fischer
Lineweaver—Burk图按Michaelis—Menten方程的倒数,以便于从图中较准确读K<sub>m</sub>和V<sub>max</sub>;当V为底物S浓度时的速度,Y轴上实验数值表示为()。
Lineweaver—Burk图按Michaelis—Menten方程的倒数,以便于从图中较准确读K<sub>m</sub>和V<sub>max</sub>;当V为底物S浓度时的速度,Y轴上实验数值表示为()。
酶促动力学之Michaelis–Menten常数值(又称为Km值)代表的是:达到最大反应初速率的一半時所需要的底物浓度。推估以下某酶促动力学实验结果的Km值为()。 A: 1.5 B: 2.5 C: 4 D: 5 E: 500
酶促动力学之Michaelis–Menten常数值(又称为Km值)代表的是:达到最大反应初速率的一半時所需要的底物浓度。推估以下某酶促动力学实验结果的Km值为()。 A: 1.5 B: 2.5 C: 4 D: 5 E: 500
Michaelis和Menten观察到酶反应似乎不遵循质量作用定律(反虚速度与底物浓度成正比),这一观察导致他们提出中间复合物(CENTRAL)假说♂这一假说认为()。 A: 质量作用定律无效 B: 酶和底物结合形成一个确定的复合物 C: 酶反应应看成是不可逆的 D: 酶反应应看成是一个平衡过程 E: 一个酶不能有两个底物
Michaelis和Menten观察到酶反应似乎不遵循质量作用定律(反虚速度与底物浓度成正比),这一观察导致他们提出中间复合物(CENTRAL)假说♂这一假说认为()。 A: 质量作用定律无效 B: 酶和底物结合形成一个确定的复合物 C: 酶反应应看成是不可逆的 D: 酶反应应看成是一个平衡过程 E: 一个酶不能有两个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