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雪重度和最大雪深两者一定是同时出现。
最大雪重度和最大雪深两者一定是同时出现。
未测雪压时,可将雪深与同期用雨量器观测的()建立关系(应考虑降雪形态),必要时也可乘以0.1系数将雪深折算成降水量。
未测雪压时,可将雪深与同期用雨量器观测的()建立关系(应考虑降雪形态),必要时也可乘以0.1系数将雪深折算成降水量。
关于雪深雪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符合观测雪深的日子,每天08时在观测地点将量雪尺垂直插入雪中到地表为止,依据雪面所遮掩尺面的刻度线,读取雪深的厘米整数,小数四舍五入。 B: 每次观测需在10m范围内取三个点进行测量,记入观测簿相应栏内,并求其平均值 C: 若08时未达到测量雪深标准,之后因降雪而达到标准时,应在11、14、17、20时补测一次,记录记在当日雪深栏,并备注。 D: 若气象站四周积雪面积过半,但观测地段因为某种原因无积雪,则应在就近有积雪的地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方测量雪深(雪压)
关于雪深雪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符合观测雪深的日子,每天08时在观测地点将量雪尺垂直插入雪中到地表为止,依据雪面所遮掩尺面的刻度线,读取雪深的厘米整数,小数四舍五入。 B: 每次观测需在10m范围内取三个点进行测量,记入观测簿相应栏内,并求其平均值 C: 若08时未达到测量雪深标准,之后因降雪而达到标准时,应在11、14、17、20时补测一次,记录记在当日雪深栏,并备注。 D: 若气象站四周积雪面积过半,但观测地段因为某种原因无积雪,则应在就近有积雪的地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方测量雪深(雪压)
“读书好处心先觉,立雪深时道已传”涉及的典故和人物是
“读书好处心先觉,立雪深时道已传”涉及的典故和人物是
未测雪压时,可将雪深与同期用雨量器观测的()建立关系(应考虑降雪形态),必要时也可乘以0.1系数将雪深折算成降水量。 A: 降水量 B: 降雪量 C: 降雹量 D: 雾雨
未测雪压时,可将雪深与同期用雨量器观测的()建立关系(应考虑降雪形态),必要时也可乘以0.1系数将雪深折算成降水量。 A: 降水量 B: 降雪量 C: 降雹量 D: 雾雨
关于雪深雪压观测,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A: 符合观测雪深的日子,每天08时在观测地点将量雪尺垂直地插入雪中到地表为止(勿插入土中),依据雪面所遮掩尺上的刻度线,读取雪深的厘米整数,小数四舍五入 B: 每次观测须在10m范围内取三个点进行测量,记入观测簿相应栏中,并求其平均值 C: 若8时未达到测定雪深的标准,之后因降雪而达到测定标准时,则应在11、14、17、20时补测一次;记录记在当日雪深栏,并在观测簿备注栏注明 D: 若气象站四周积雪面积过半,但观测地段因某种原因而无积雪,则应在就近有积雪的地方、选择较有代表性的地点测量雪深(雪压同)
关于雪深雪压观测,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A: 符合观测雪深的日子,每天08时在观测地点将量雪尺垂直地插入雪中到地表为止(勿插入土中),依据雪面所遮掩尺上的刻度线,读取雪深的厘米整数,小数四舍五入 B: 每次观测须在10m范围内取三个点进行测量,记入观测簿相应栏中,并求其平均值 C: 若8时未达到测定雪深的标准,之后因降雪而达到测定标准时,则应在11、14、17、20时补测一次;记录记在当日雪深栏,并在观测簿备注栏注明 D: 若气象站四周积雪面积过半,但观测地段因某种原因而无积雪,则应在就近有积雪的地方、选择较有代表性的地点测量雪深(雪压同)
虽然最大雪重度和最大雪深两者有很密切的关系,但是两者不一定同时出现。( )
虽然最大雪重度和最大雪深两者有很密切的关系,但是两者不一定同时出现。( )
每次雪深观测需做()次测量,测量地点彼此相距应在()米以上。 A: 4 B: 3 C: 10
每次雪深观测需做()次测量,测量地点彼此相距应在()米以上。 A: 4 B: 3 C: 10
每次雪深观测需做( )次测量,测量地点彼此相距应在( )米以上。 A: 4 B: 3 C: 10 D: 20
每次雪深观测需做( )次测量,测量地点彼此相距应在( )米以上。 A: 4 B: 3 C: 10 D: 20
虽然最大雪重度和最大雪深两者有很密切的关系,但是两者不一定同时出现。 A: 正确 B: 错误
虽然最大雪重度和最大雪深两者有很密切的关系,但是两者不一定同时出现。 A: 正确 B: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