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一反三
- 行為結果的考量確實影響道德的判斷,但在思考、討論行為結果時,往往會引發出強烈的情緒反應而依照當時的情緒作判斷。下列有關強烈情緒的的敘述何者為真? A: 其過程是非理性的,阻礙思考真相。 B: 會使人忘了考慮論點的合理性或真實性。 C: 常常只是偏見、自私或文化習慣的產物。 D: 以上皆是。
- 考量行為結果不會引發強烈的情緒反應進而影響對真相的判斷。
- 我們最終可能並沒有所謂的「道德上正確的行為」,因為我們有時候很難判斷什麼是道德上正確或錯誤的行為。
- 我們總是能正確的告訴自己或他人什麼是正確或錯誤的行為。
- 我們視為理所當然的行為或態度,不只是文化的產物,往往是源自於道德準則。與我們想法不一樣的行為或態度不見得就是錯的。
内容
- 0
「行為結果」(利弊得失的考量)確實影響著我們的道德判斷。
- 1
文化相對論的實際意涵說明了我們無法再批評我們自己社會中如「女子無才便是德」、「學而優則仕」等行為準則。
- 2
Multiple-Choice Question<br/>Why are we uncreative most of the time?<br/>為什麼我們大部分時間都沒有創意? A: It is because of laziness. 因為懶惰。 B: It is because we don't frame situations properly. 因為我們沒有適當地運用框架思維。 C: It is because being uncreative saves time and effort. 因為維持現狀會節省時間和精力。 D: It is because being creative always gives us the wrong answer. 因為具有創意總是給我們錯誤的答案。
- 3
老闆跟你說:「在我們的食物產品內添加微量OO有毒人工原料是為了增加我們工廠的利益、提高訂貨商家,衛生署來查驗時,你要幫忙掩飾。」你認為這個工作的收入的確對你很重要。針對上述情境你是否會向大眾社會舉發此事?下列哪些為可能發生的反應: A: 會,因為社會大眾(利害關係人)有權了解事實真相。 B: 不會,因為揭露後可能波及其他無辜的人,例如公司倒閉後同事失業。 C: 會,因為怕良心不安,不希望將受害群眾的範圍擴大。 D: 以上皆有可能。
- 4
個案產業別為什麼會影響成本?(3:09) A: (A)因為產業之生產要素需求不同,會造成生產成本組成要素差異 B: (B)因為生產不同產品 C: (C)因為產業有分成勞動密集型與資本密集型 D: (D)因為產品重點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