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5-29
    甲蓄意杀害乙,某夜将乙骗至某处,用准备好的木棒猛击乙的头部,甲认为乙必死无疑,遂弃“尸”而去,后乙被人所救,甲的认识错误是()。
    A: 假想的犯罪
    B: 客体错误
    C: 因果关系错误
    D: 对象错误
  • C

    内容

    • 0

      ‎甲将吴某的照片交给乙,让乙杀吴,但乙误将王某当成吴某予以杀害。乙是对象错误,按照教唆犯从属于实行犯的原理,甲也是对象错误‍

    • 1

      关于刑法上的认识错误,下列哪项说法不正确( ) A: 法律认识错误中的“假想无罪”原则上不排除罪责,但可以酌情减轻罪责 B: 事实认识错误包括客体错误、对象错误、手段错误、打击错误、因果关系错误 C: 甲为杀害乙而朝乙射击,却击中了乙身边的丙,致丙受伤,对甲应当按照故意杀人罪未遂定罪处罚 D: 甲杀丁并碎尸,用塑料袋包装。对乙谎称是鸦片,以5000元的价格托乙运至火车站寄存柜中存放。乙按吩咐搬运至寄存柜中。乙构成帮助毁灭证据罪

    • 2

      甲于傍晚跟踪仇人乙,意图杀害乙。甲趁乙不备用刀朝乙的背部猛刺数刀,致乙当场昏迷,甲见乙没有呼吸,误以为乙已死亡,为消灭罪迹,将乙“抛尸”于小河中。经鉴定,乙是溺水窒息死亡。甲的认识错误属于( )。 A: 对犯罪手段的错误认识 B: 对因果关系的错误认识 C: 对目标的错误认识 D: 对犯罪工具的错误认识

    • 3

      关于事实认识错误,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 甲本欲电话诈骗乙,但拨错了号码,对接听电话的丙实施了诈骗,骗取丙大量财物。甲的行为属于对象错误,成立诈骗既遂  B: 甲本欲枪杀乙,但由于未能瞄准,将乙身旁的丙杀死。无论根据什么学说,甲的行为都成立故意杀人既遂  C: 事前的故意属于抽象的事实认识错误,按照法定符合说,应按犯罪既遂处理  D: 甲将吴某的照片交给乙,让乙杀吴,但乙误将王某当成吴某予以杀害。乙是对象错误,按照教唆犯从属于实行犯的原理,甲也是对象错误

    • 4

      甲于傍晚跟踪仇人乙,意图杀害乙。甲趁乙不备用刀朝乙的背部猛刺数刀,致乙当场昏迷,甲见乙没有呼吸,误以为乙已死亡,为消灭罪迹,将乙“抛尸”于小河中。经鉴定,乙是溺水窒息死亡。甲的认识错误属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