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連接的前後兩項在邏輯上爲並列關係的是
A: 日削月割,以趨於亡。
B: 古之民樸以厚,今之民巧以偽。
C: 兵之來也,以救民之死。
D: 余與四人擁火以入。
A: 日削月割,以趨於亡。
B: 古之民樸以厚,今之民巧以偽。
C: 兵之來也,以救民之死。
D: 余與四人擁火以入。
B
举一反三
- “之”連接的前後兩項爲同一關係的是 A: 夫子之文章,可得而聞也。 B: 夫秦王有虎狼之心。 C: 曾不能損魁父之丘。 D: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
- “楚國方城以爲城,漢水以爲池”,句中“以”連接前後兩部分,是個連詞。( )
- 下列句中,連詞“則”連接前後兩部分,表示假設關係的有( ) A: 以母則不食,以妻則食之。 B: 他日歸,則有饋其兄生鵝者。 C: 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 D: 近者悅服而遠者懷之,此大學之道也
- “晉靈公不君,厚斂以彫墻”,句中的“以”是個連詞,連接前後兩個動詞性成分。( )
- 下列句中的“以”字属于连词的是() A: 斧斤以时入山林 B: 吾必有以重报母 C: 君子不以言举人 D: 古之民朴以厚
内容
- 0
“而”字連接的前後兩項爲修飾關係的是 A: 豕人立而啼。 B: 子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 C: 子產而死,誰其嗣之? D: 任重而道遠。
- 1
下列主要用來連接複句的連詞是 A: 而 B: 以 C: 之 D: 則
- 2
古之君人者,以得为在民,();(),();故一形有失其形者,退而自责。 A: A以失为在己;以枉为在己;以正为在民 B: B以失为在己;以正为在民;以枉为在己 C: C以枉为在己;以正为在民;以失为在己
- 3
下列判斷句,屬於主語與謂語之間有某種邏輯關係的是()。 A: 夫戰,勇氣也。 B: 兵者,兇器也。 C: 百乘,顯使也。 D: 曹公,豺虎也。
- 4
老子说:“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知此两者,亦稽式。”这里所说的“知此两者”的两者指的是()和()。 A: 古之善为道者 B: 非以明民 C: 将以愚之 D: 民之难治 E: 以其智多 F: 故以智治国,国之贼 G: 以智治国,国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