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戏曲剧目中的“清官戏”。
(1)“清官戏”的渊源在我国的传统戏曲剧目中,有不少“清官戏”。内容主要描写“清官”平反冤狱,也有描写在政治斗争中清官反对当权者的贪残昏暴,其中也涉及冤案和平反冤案的内容。这种现实的社会基础也是产生“清官戏”的主要原因。在中国戏曲史上,“清官戏”是比较重要的剧种,有着其独特的价值。这类清官形象,在群众中影响较大的有包拯、海瑞、况锤等。(2)“清官戏”的代表作品“清官戏”的渊源很长,自戏曲兴起后历代都有。如元杂剧中的《窦娥冤》、《鲁斋郎》、《蝴蝶梦》、《陈州粜米》,明、清传奇(弋阳腔、昆山腔等)中的《珍珠记》、《清忠谱》、《十五贯》,清代地方戏中的《铡美案》(《秦香莲》)、《大红袍》等。(3)“清官戏”中“清官”的特点研究清官戏,就有必要研究清官的形象。仅以元杂剧为例,元杂剧中的清官形象是按当时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愿望塑造出来的,充分体现了元代人民的美学理想。元杂剧中清官的身上官气少,民气重,不滥用权力。元杂剧中的清官大致有以下几个特点:①清廉正直,执法如山深受元蒙统治者迫害的劳动人民,自然而然地把这种理想和希望寄托在元杂剧中的清官身上。例如,无名氏的《陈州粜米》中的包公,身为龙图阁大学士,在荒灾之年奉旨到陈州放粮,惩治贪官。包公在去陈州的路上,只牵了一匹马就到了陈州,到了陈州后,他扮成一个乡巴佬,悄悄地进城,这和那种“钦差上朝,地动山摇”的显赫声威相比有天壤之别。元代杂剧中的清官不仅清廉正直,还能执法如山。《陈州粜米》中的包公接受了皇帝的宝剑金牌,便决意要“与那陈州百姓们分忧”。他暗察私访,掌握了小衙内和杨金吾渎职犯法的事实。临刑之时,刘衙内先是求情后是威胁,但包公还是果断地处决了这两个贪官。②机智精明,富有智慧元杂剧中的清官是智慧的化身。他们往往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查清一些疑难问题。《鲁斋郎》中的鲁斋郎罪大恶极,犯罪事实清楚,但按照正常的法律手续还是无法将其斩首。于是包公以“鱼齐郎”的名字上报朝廷。朝廷的判决下达以后,再将“鱼齐郎”改为“鲁斋郎”,从而智斩了这个权豪势要。
举一反三
内容
- 0
据《京剧剧目初探》统计,京剧剧目多取材于() A: 三国戏 B: 列国戏 C: 水浒戏 D: 杨家将戏 E: 岳家将戏
- 1
黄梅戏是流行于安徽和江西、湖北部分地区的戏曲剧。( )
- 2
北京的评剧, 习称( )。 A: 京剧 B: 蹦蹦戏 C: 落子戏 D: 北京曲剧 E: 京韵大鼓
- 3
海南琼戏传统剧目中的文明戏的经典剧目有()。 A: 《杨家将》 B: 《搜书院》 C: 《封神演义》 D: 《红叶题诗》
- 4
下列不属于齐鲁燕赵地区的传统戏曲形态是? A: 山东梆子、莱芜梆子 B: 眉胡、蒲剧、二人转 C: 枣班、评剧、吕剧、 D: 曲剧、唐剧、丝弦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