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之为道,撰述欲其简,考证则欲其详.莫简於《春秋》,莫详於《左传》.《鲁史》所录,具载一事之始末,圣人观其始末,得其是非,而后能定以一字之褒贬.此作史之资考证也.丘明录以为传,后人观其始末,得其是非,而后能知一字之所以褒贬.此读史之资考证也.苟无事迹,虽圣人不能作《春秋》.苟不知其事迹,虽以圣人读《春秋》,不知所以褒贬.儒者好为大言,动曰舍传以求经.此其说必不通.其或通者,则必私求诸传,诈称舍传云尔.
举一反三
- “苟无事迹,虽圣人不能做《春秋》。苟不知其事迹,虽以圣人读《春秋》,不知所以褒贬。”《四库全书总目》中这段话体现的史学原则是() ①秉笔直书②言必有据③论从史出④以小见大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 “苟无事迹,虽圣人不能做《春秋》。苟不知其事迹,虽以圣人读《春秋》,不知所以褒贬。”《四库全书总目》中这段话体现的史学原则是()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 中国大学MOOC: 孟子说:“王者之迹熄而诗亡,()。晋之《乘》,楚之《梼杌》,鲁之《春秋》,一也。其事则齐桓、晋文,其文则史。孔子曰:‘其义则丘窃取之矣。’”
- 《春秋》用笔严谨,褒则称字,贬则称名,其引文用笔,常用一字寓意褒贬,微言大义。
- 孟子曰:“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晋之乘,楚之檮杌,鲁之春秋,一也。其事则齐桓晋文,其文则史。”1.材料中的“乘”、“檮杌”、“春秋”分别为何?2.“其事则齐桓晋文”的“事”,其文则史”的“文”、“史”分别为何?3.根据孟子这段话,试分析先秦时期中国史学发展的基本状况,以及人们对史学的初步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