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5-30
    北京凸字形结构怎么形成?
  • 既然北京城历来都是方形的,可我们看到的北京城是“凸”字形的,这事发生在明代嘉靖年间。大明朝的皇帝是想把北京城建成"回"字型的,外城包围内城的结构。内城建好后,建外城墙的款也已经下拨了,于是外城墙从南城的永定门开始建,结果建到广安门、广渠门的时候,建城的钱却没了。皇帝大怒。这豁口的外城墙成了天下的大笑话。这时有个人出主意说,把外城墙与内城墙连上,外城不就封闭起来了嘛。于是便有了西便门和东便门。这样,北京也就形成了“凸”字型结构了。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鉴于北京城南的“居民繁庶,货物屯聚”,经常遭到入侵者扰乱,嘉靖决定在内城外面再修一圈方正的外城,这项工程就由严嵩负责。最后由于财力和技术问题,方案改为“先筑南面”,北京城“凸”字形城垣从此固定下来,一直延续了五百多年。

    内容

    • 0

      古代北京城“凸”字形城市轮廓形成于( )。 ( ) A: 明朝 B: 金朝 C: 清朝 D: 元朝

    • 1

      【单选题】北京城“凸”字形的城市形态形成于________________。 A. 元代 B. 明代 C. 明代中晚期 D. 清朝

    • 2

      明初永乐年间基本完成内城、皇城、宫城的建筑,正统年间加筑了外城,使北京城池的形状构成了“凸”字形。()

    • 3

      北京旧城格局成什么字形?

    • 4

      明代“凸”字形城垣的规模并未超过元大都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