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工作等级为一级的生态影响型建设项目,其现状监测布点类型与数量为()
A: 占地范围内区域5 个表层样点
B: 占地范围内区域6 个表层样点
C: 占地范围外区域5 个表层样点
D: 占地范围外区域6 个表层样点
A: 占地范围内区域5 个表层样点
B: 占地范围内区域6 个表层样点
C: 占地范围外区域5 个表层样点
D: 占地范围外区域6 个表层样点
举一反三
- 现状监测布点:有关土壤环境现状监测布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调查范围内每个土壤类型的表层样监测点,应尽量设置在受人为污染的区域 B: 生态影响型建设项目表层样监测点设置应考虑所在地地形特征、地面径流方向 C: 项目占地范围以及可能影响区域已存在污染风险的,应在可能影响最重的区域布设监测点 D: 现状监测点设置应与兼顾土壤环境影响跟踪监测计划
- 现状监测布点数量:有关土壤环境现状监测布点的说法,错误的是() A: 调查范围内的每个土类型应至少设置1个表层样监测点 B: 涉及入渗途径影响的,主要产污装置区应设置柱状样监测点 C: 涉及大气沉降影响的,可在最大落地浓度点增设柱状样监测点 D: 涉及地面漫流途径影响的,应在占地范围外的上、下游各设置一个表层样监测点
- 土壤采集的采样点可采表层样或土壤剖面。一般监测采集表层土,采样深度5~20cm。
- 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生态影响》(HJ19—2011),依据( ),将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 A: 影响区域的生态敏感性和评价项目的污染源特征 B: 影响区域的环境特征和评价项目的污染源特征 C: 影响区域的生态敏感性和评价项目的工程占地(含水域)范围 D: 影响区域的环境特征和评价项目的工程占地(含水域)范围
- 对大气环境一级评价项目,监测点应包括评价范围内有代表性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点位不少于()。 A: A9个 B: B10个 C: C12个 D: D15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