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5-30
    下面几条训释中,使用了形训方法的有
    A: 诚,信也。从言,成声。
    B: 诫,敇也。从言,戒声。
    C: 及,逮也。从又,从人。
    D: 勒,刻也,刻识之也。
  • A,B,C

    内容

    • 0

      下面几条训释中,使用义训方法的是 A: 贱,践也,卑下见践履也。 B: 颐,养也。 C: 名,明也,名实使分明也。 D: 于文,中心为忠。

    • 1

      下面各注解中,表示声训的是() A: 《诗经·周南·桃夭》:“其叶蓁蓁。”毛传:“蓁蓁,至盛貌。” B: 《说文》:“灰,死火余㶳也。从火从又。又,手也。火既灭,可以执持。” C: 《论语·学而》:“学而时习之。”朱熹注:“学之为言效也。” D: 《说文》:“黑,火所熏之色也。”

    • 2

      汉代刘熙《释名·释饮食》说:“豉,嗜也。”这里用了( )的办法来解释词义。 A: 形训 B: 义训 C: 声训 D: 类比

    • 3

      《说文·王部》:“王,天下所归往也。”采用了什么样的训诂方法? A: 形训 B: 声训 C: 义训 D: 反训

    • 4

      《说文》:“信,诚也。从人从言,会意。”按照许慎的观点,信的本义是 A: 相信 B: 信任 C: 尊敬 D: 言语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