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通假中,替用的字叫做通假字,被替用的字叫做本字,又叫做“正字”。比如《史記·項羽本紀》中“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中的“蚤”就是本字,通假字是早晚的“早”。
举一反三
- 按借字和本字语音关系的不同情况,分类列举如下:______ 同音通假:即借字和本字的声韵都相同而构成的通假。如:蚤~早,畔~叛,无~毋等______ 音近通假:双声通假:借字和本字声母相同______ 。如:惠~慧。叠韵通假:借字和本字的韵部相同______ ,如:信~伸,详~佯。声韵相邻通假:借字和本字的声母和韵母都不相同,但都相近。如归~馈,阙~掘。<br/>第二十一节诗律
- 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字不属于通假字的一句是______ A: 陽貨欲見孔子,孔子不見,歸孔子豚。 B: 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 C: 八月剥棗,十月獲稻。 D: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
-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A: 古字就是隶书以前的古文字,今字就是包括隶书在内的今文字。 B: “六书”是关于汉字构造的学说,所有的汉字都可以用“六书”来分析解释。 C: 上古汉语以单音词为主。 D: 通假是以上古音的相同或相近为前提的,所以通假又叫“古音通假”。 E: 《诗经·国风·终南》:“终南何有?有纪有堂。”这里面“纪”和“堂”都是通假字,它们的本字分别是“杞”和“棠”。 F: 《史记·项羽本纪》:“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这句话里的“蚤”和“早”的关系是通假字和本字的关系。
- 汉字通假是指古代汉语中用音同音近的字代替本字的用字现象。
- 通假是用一个跟本字( )的字,代替本字。 A: 读音相同 B: 读音相近 C: 字义相同 D: 读音相同或相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