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段有上坡、下坡和平坡。上坡的坡度为正值,下坡的坡度为负值,相邻坡段坡度差的大小,以代数差的绝对值表示
√
举一反三
- 坡度差ω=i2-i1(i1、i2分别为变坡点前后直坡段的坡度值,上坡为“+”,下坡为“-”),当ω<0时,设置的曲线为( )。
- 《铁路线路设计规范》规定,(),需用竖曲线连接。 A: Ⅰ、Ⅱ级铁路相邻坡段坡度的代数差大于3‰和Ⅲ级铁路相邻坡段坡度的代数差大于4‰时 B: Ⅰ、Ⅱ级铁路相邻坡段坡度的代数差小于3‰和Ⅲ级铁路相邻坡段坡度的代数差小于4‰时 C: Ⅰ、Ⅱ级铁路相邻坡段坡度的代数差大于2‰和Ⅲ级铁路相邻坡段坡度的代数差大于3‰时 D: Ⅰ、Ⅱ级铁路相邻坡段坡度的代数差大于1‰和Ⅲ级铁路相邻坡段坡度的代数差大于2‰时
- 坡度差【分别为变坡点前后直坡段的坡度值,上坡取“+”,下坡取“-”】当<0时,设置的曲线为()。 A: 凹曲线 B: 凸曲线 C: 圆曲线 D: 过渡曲线
- 坡度差ω=i2-i1(i1、i2分别为变坡点前后直坡段的坡度值,上坡为“+”,下坡为“-”),当ω<0时,设置的曲线为() A: 凹曲线 B: 凸曲线 C: 平曲线 D: 过渡曲线
- 坡道是用()来表示的。 A: 坡度值 B: 坡段长度 C: 坡度值和坡段长度 D: 坡和下坡
内容
- 0
坡度栏中竖线为变坡点的位置,两竖线间平线表示()。 A: 上坡 B: 下坡 C: 平坡 D: 坡度值
- 1
9.我国铁路规定:在Ⅰ、Ⅱ级铁路上相邻坡段坡度代数差大于 ,Ⅲ级铁路上相 邻坡段坡度代数差大于 时,应以竖曲线连接两个相邻坡段。
- 2
线路设备综合图坡度栏中竖线为变坡点的位置,两竖线间向上的斜线表示( )。 A: 坡度 B: 上坡 C: 下坡 D: 高程
- 3
智慧职教: 坡度为正表示上坡,坡度为负表示下坡,坡度为0表示为[(填空(1))]。
- 4
当车辆下坡时,道路坡度(或者坡度角β)为()。 A: 负值 B: 0 C: 正值 D: 无法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