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超声表现为
A: 室壁运动弥漫性减弱
B: 室壁运动节段性减弱
C: 室间隔与左室后壁同向运动
D: 室间隔与左室后壁增厚,IVS/LVPW1.5
A: 室壁运动弥漫性减弱
B: 室壁运动节段性减弱
C: 室间隔与左室后壁同向运动
D: 室间隔与左室后壁增厚,IVS/LVPW1.5
B
举一反三
- 冠心病超声表现为 A: 室壁运动弥漫性减弱 B: 室壁运动节段性减弱 C: 室间隔与左室后壁同向运动 D: 室间隔与左室后壁增厚,IVS/LVPW1.5
- 如患者诊断为高心病心动超声的特征表现是 A: 左室后壁明显增厚 B: 室壁运动普遍减低 C: 室间隔、左室后壁均增厚 D: 二尖瓣中量反流 E: 室壁运动节段性减低
- 超声心动图示:右室大,室间隔与左室后壁呈矛盾运动,提示()。
- 心包积液()。 A: B: 左室扩大,流出道增宽,室间隔及左室后壁运动减弱 C: D: 室间隔非对称性肥厚,舒张期室间隔厚度与左室后壁之比≥1.3 E: F: 心前壁之前和心后壁之后有液性暗区 G: H: 舒张期二尖瓣前叶呈圆拱状,后叶活动度减弱,交界处融合,瓣叶增厚和瓣口面积减小 I: J: 主动脉瓣狭窄,左室射血分数0.55
- 心包积液()。 A: B: 左室扩大,流出道增宽,室间隔及左室后壁运动减弱 C: D: 室间隔非对称性肥厚,舒张期室间隔厚度与左室后壁之比≥1.3 E: F: 心前壁之前和心后壁之后有液性暗区 G: H: 舒张期二尖瓣前叶呈圆拱状,后叶活动度减弱,交界处融合,瓣叶增厚和瓣口面积减小 I: J: 主动脉瓣狭窄,左室射血分数0.55 K: 下列各种心脏病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为
内容
- 0
心包积液() A: 左室扩大,流出道增宽,室间隔及左室后壁运动减弱 B: 室间隔非对称性肥厚,舒张期室间隔厚度与左室后壁之比≥3:1 C: 心前壁之前和心后壁之后有液性暗区 D: 瓣叶有赘生物及瓣叶穿孔 E: 舒张期二尖瓣前叶呈圆拱状,后叶活动度减弱,交界处融合,瓣叶增厚和瓣口面积减小
- 1
心肌梗死的最常见好发部位( ) A: 左室侧后壁 B: 左室前壁、心尖部及室间隔前2/3 C: 左室后壁底部 D: 左室后壁及室间隔后1/3 E: 左室前壁及室间隔前1/3
- 2
心包积液()。 A: A左室扩大,流出道增宽,室间隔及左室后壁运动减弱 B: B室间隔非对称性肥厚,舒张期室间隔厚度与左室后壁之比≥3:1 C: C心前壁之前和心后壁之后有液性暗区 D: D瓣叶有赘生物及瓣叶穿孔 E: E舒张期二尖瓣前叶呈圆拱状,后叶活动度减弱,交界处融合,瓣叶增厚和瓣口面积减小
- 3
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超声改变不可能出现的是()。 A: 左室流出道狭窄 B: 室间隔厚度与左室后壁厚度之比大于1.3~1.5 C: 左室壁非对称性肥厚 D: 二尖瓣舒张期震动运动 E: 收缩期二尖瓣向前运动(SAM)
- 4
心底波群自前至后,解剖结构依次为()。 A: 胸壁、右室流出道、主动脉根部及左房 B: 胸壁、右室前壁、室间隔、左室腔(及其腱索)与左室后壁 C: 胸壁、右室流出道、左室前壁、左室腔(及其腱索)与左室后壁 D: 胸壁、右室前壁、右室腔(及其腱索)与左室后壁